宋·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周密晚年寓居杭州,特別喜歡觀看錢塘江潮,在散文《觀潮》中,他描繪出江潮的雄奇豪壯及弄潮兒的驚險表演。在這首詞中,他有聲有色地描寫出吳山觀濤的過程及奇觀。
詞的上闋寫江濤起時的奇異聲勢,下闋寫濤過后的江上景色。“天水碧”寫江清水碧,水天一色,渾然一體,境界闊大。并暗用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暗點出時間是秋天,故下面自然引出“染就一江秋色”。由江天轉至江面,為下面寫江濤鋪墊。這是一幅靜態的秋江圖。接著由靜轉動,寫江濤奔涌的巨大氣勢,猶如神鰲背著雪山而來,蟄伏江底的巨龍迅猛躍起,仿佛整個大海被風吹得倒立起來。正如作者在《觀潮》中描繪的:“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使人如置身其中,驚嘆不已。這兩句用生動的比喻與形象的夸張,極力描摹出江濤的聲勢浩大。待濤勢過去,江天沉寂,江邊青峰如洗,天上紅霞似染,水上鷗鳥飛翔,天邊帆影直立,隔江清笛悠揚,這寂靜、明麗、幽美的意境與前面怒濤崩立的喧赫聲勢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動一靜,一雄壯一優美,相映多姿。并且在寫景之中顯示出時間的流程,由晚霞滿天到霞光消隱后的天邊明亮,一直到夜幕籠罩,寫來次序井然。特別是“一杼霞綃紅濕”中的“濕”字,準確凝練,杜甫有“鐘聲云外濕”之句,使聽覺與觸覺相感通,此句則把視覺形象與觸覺相融會,既寫了紅霞的艷麗,又進一步從側面渲染出江濤的聲勢威力之大,連天邊的紅霞也給濺濕了。末句似從唐人錢起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化出,但卻不露痕跡,使得人出景中,聲情并出,韻味悠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詞描摹生動,聲色并作。藍天碧水,青峰紅霞,白鷗明帆,色彩鮮明,雜以驚濤轟雷,清笛悠韻,使人如觀其景,如聞其音。從時間上看,此詞寫了觀濤的整個過程,從白天到黃昏,直至夜晚,景物與意境也隨時間的流動而變化。從空間上看,作者的筆觸由天上到江面,往復轉換,開闔有致。從意境上看,從寂靜到喧囂,再到寂靜,動靜交錯,層次清晰。是不可多得的觀濤佳作。
上一篇:《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唐·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七)·宋·姜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