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陶弼
城中煙樹綠波漫, 幾萬樓臺樹影間。
天闊鳥行疑沒草, 地卑江勢欲沉山。
碧湘門是湖南長沙的一個城門,這首詩描寫詩人登臨所見的景色。詩由城內寫起。眼底的綠樹向四方延伸,漸遠漸淡,如霧如煙,層層迭迭,似濤似波,一直漫溢向天邊。在這樹海之中,在綠色的煙波之間,無數樓臺若隱若現。無涯的綠海,掩映其間的“幾萬樓臺”,展現出一幅不惟有縱深感,且有立體感的壯闊的圖畫。放眼城外,萬里楚天、飛鳥的行列直奔天地相接之處,好象霧沒入萋迷的茂草之中;視線下移,在低洼的原野上,浩蕩的湘江似乎要淹沒那些起伏不定的山巒。寫楚天,以鳥行沒草見其寥廓;寫湘江,以地卑沉山,見其浩淼。全詩四句,均為登樓所見,雖也由近及遠,由城內而城外,但卻摒除了細部摹聲摹形的精雕細鏤,而是從整體上把握望中的氣象:樹海彌漫、樓臺掩映、楚天萬里、遠水沉山。但這首詩闊大的意象又不僅僅因其從大處落筆,構成全景寫意圖景,還在于全景中的各部分的有機組合:一、二兩句寫城內,而綠波彌漫,已暗渡陳倉,引向城外;三、四兩句寫城外,先寫楚天,后寫大地,寫江山,中間以鳥行沒草牽連而渾成一片。
這首詩打動讀者的除雄渾壯闊的氣象外,還因其巧妙地傳達主觀感受的煉字遣詞,騁目城內煙樹遠接郊原芳草,似斷似續,詩人以一“漫”字,寫出了綠樹無垠的空間感,又傳達出了綠波迷離的動感。目追遠飛的鳥行,越遠則視角越小,視點越低,似乎已貼近了地面。“疑沒草”三個字借這種錯覺巧妙地寫出了楚天的遼闊。長沙一帶地勢較低,遠望湘江,水天相接,自然有地卑水浮之感,相形之下,遠山好象有沉沒之感,“欲沉山”,不僅表達了這種視覺效果,也映襯了湘江的廣闊?!皡浅|南訴,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王維《漢江臨泛》),都是以水之浮載“乾坤”、“郡邑”表現水勢之盛的,陶弼則以“沉山”收到同樣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石門泉 青田·明·湯顯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福昌官舍·宋·張耒》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