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湯顯祖
春虛寒雨石門泉, 遠似虹霓近若煙。
獨洗蒼苔注云壑, 懸飛白鶴繞青田。
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湯顯祖自徐聞典史升遷遂昌知縣。移任偏僻浙江山區,顯祖常常關心百姓疾苦。經過數年治理,縣境景象升平。四年之后,即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秋天,他乘舟作溫州之旅。《石門泉·青田》是其旅途吟草中的一首。
別以為該詩不過四句二十八個字,它卻是一曲青田山水的風光絕唱,是一幅意境幽美的水墨畫圖。石門泉,沐浴在“春虛寒雨”之中。似春而非春,故“春虛”;雨是秋天雨,焉得不“寒”? 若不是“春虛”朦朧,“寒雨”迷濛,豈能令人生“遠似虹霓近若煙”的感覺? 自然是寫實,而非作畫。卻又勝似作畫,彌漫著詩情。詩的前兩句,把青田山水勾勒于咫尺之間,僅此概括與構圖也是與國畫大師不相上下的表現了。繼而,顯祖沒有程式般地運腕,卻傾情注神地揮肘: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不是涓涓細流,而是“洗蒼苔,注云壑”的“懸飛”。石門洞之高,石門泉之激,氣魄見焉! 莫道這一“洗”一“注”的力度,為常人所不敢為;就是把泉水的碧綠(“蒼苔”)與幽深(“云壑”)從近觀到遠視的處理,也非常人所能為。若以作畫論,不用“卷云皴”,是無法表達此泉此景的壯觀與神韻的。但,畫龍點睛之筆還在“白鶴繞青田”的結末。只有神入此境,而復情出此境者,方悟得“繞”字的妙處。僅此一“繞”,“白鶴”展翅神態畢現,“青田”風光也盡收眼底。所以,我們說,這是一幅神來之筆的“青田鳥瞰圖”。
初讀此詩,就有詩情畫意盡在句中之感;反復吟誦,更了解湯顯祖融情于景,熔畫為詩的膽識。湯氏的筆,如掾大筆;顯祖的墨,情感作水,生活作彩。我們從《石門泉·青田》中,看不到絲毫的因襲與摹擬,卻感受到詩人的直抒胸臆;尋不見典故與史實,卻發現只有詩人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禮贊謳歌。何故?原來是“性靈”在焉!這無疑是湯顯祖詩崇“公安派”的結果。
上一篇:《石門巖上宿·南朝宋·謝靈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碧湘門·宋·陶弼》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