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梁啟超文《少年中國說》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 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 惡! 是何言! 是何言!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 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梁啟超曰: 傷哉,老大也! 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于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發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拿破侖之流于厄蔑,阿刺飛之幽于錫蘭,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卷歐洲,血戰海樓,一聲叱咤,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嗚呼,而皴齒盡,白發盈把,頹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美人豪杰且然,而況于尋常碌碌者耶? 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飲食,待命于人。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 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乎不能?
嗚呼! 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 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漢武,若何之雄杰;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所鋪敘,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國民少年時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 而今頹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十八省之土地財產,已為人懷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豈所謂“老大嫁作商人婦”者耶? 嗚呼! “憑君莫話當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對,岌岌顧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國為待死之國,一國之民為待死之民,萬事付之奈何,一切憑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啟超曰: 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問題也。如其老大也,則是中國為過去之國,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國,而今漸澌滅,他日之命運殆將盡也。如其非老大也,則是中國為未來之國,即地球上昔未現此國,而今漸發達,他日之前程且方長也。欲斷今日之中國為老大耶,為少年耶? 則不可不先明“國”字之意義。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
龔自珍氏之集有詩一章,題曰: 《能令公少年行》。吾嘗愛讀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國民而自謂其國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國民而自知其國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諺有之曰:“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比粍t國之老少,又無定形,而實隨國民之心力以為消長者也。吾見乎瑪志尼之能令國少年也,吾又見乎我國之官吏士民能令國老大也。吾為此懼! 夫以如此壯麗濃郁翩翩絕世之少年中國,而使歐西日本人謂我為老大者,何也? 則以握國權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幾十年八股,非寫幾十年白摺,非當幾十年差,非捱幾十年俸,非遞幾十年手本,非唱幾十年諾,非磕幾十年頭,非請幾十年安,則必不能得一官,進一職。其內任卿貳以上,外任監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備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則耳聾,非手顫,則足跛,否則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飲食步履視聽言語,尚且不能自了,須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責之以國事,是何異立無數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 且彼輩者,自其少壯之時,既已不知亞細歐羅為何處地方,漢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猶嫌其頑鈍腐敗之未臻其極,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腦髓已涸,血管已寒,氣息奄奄,與鬼為鄰之時,然后將我二萬里山河,四萬萬人命,一舉而畀于其手。嗚呼! 老大帝國,誠哉其老大也! 而彼輩者,積其數十年之八股、白摺、當差、捱俸、手本、唱諾、磕頭、請安,千辛萬苦,千苦萬辛,乃始得此紅頂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號,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畢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兒拾金一錠,雖轟雷盤旋其頂上,而兩手猶緊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顧也,非所知也,非所聞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國也,瓜分也,彼烏從而聽之,烏從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兩年內洋人不來,強盜不起,我已快活過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則割三頭兩省之土地,奉申賀敬,以換我幾個衙門,賣三幾百萬之人民作仆為奴,以贖我一條老命,有何不可? 有何難辦? 嗚呼! 今以所謂老后、老臣、老將、老吏,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拔黠L一夜催人老,凋盡朱顏白盡頭。”使走無常當醫生,攜催命符以祝壽。嗟乎痛哉! 以此為國,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歲而殤也。
梁啟超曰: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箠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v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據中華書局本《飲冰室合集》,下同)
梁啟超不僅提倡“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而且還提倡“文界革命”。他將這種“文學革命論”付諸詩歌、小說、散文以及戲曲等文體的創作實踐,有著顯著的成就,而又以散文為大宗。在近代散文史上,梁啟超以提倡“文界革命”、創立“新民體”(人稱新文體或報章體)而著稱。所謂“新民體”,是文言文變革為白話文的一種過渡性質的文體,是最早的新體散文。“文開白話之先河”(楊杏佛挽梁啟超聯中語)的梁啟超,猛烈地抨擊著傳統的古文,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揭開了新的篇章。他的散文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政論文。例如《變法通議》、《排外平議》、《新民說》等,針刺時病,指斥權奸,詳論博辯,說理透徹。二是傳記文。例如《殉難六烈士傳》(《戊戌政變記》)和《李鴻章傳》、《南海先生傳》等,肖其人,傳其神,敘事謹嚴,形象豐滿。三是雜文。他的雜文往往是隨心所發,篇幅長短不一,風格多種多樣。其中以《少年中國說》等作為代表作。梁啟超在《〈清議報〉一百冊祝辭……》中說:“《少年中國說》、《呵旁觀者文》、《過渡時代論》等,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氣之暗潮?!蹦敲?,梁啟超是怎樣在《少年中國說》中“激民氣之暗潮”的呢?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他善于在不斷變化之中選擇“參照系”。
首先,以人的老少作為“參照系”。在那腐朽的晚清王朝時期,帝國主義者視中國為“老大帝國”,而梁啟超則針鋒相對地宣稱:“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睘榱苏f明他的“少年中國”論,他首先以人的老少比喻國家的“老少”。因為“老年人常思既往”,所以老年人“生留戀心”、趨于“保守”,進而“怯懦”、“茍且”,乃至“常常一切事無可為者”;因為“少年人常思將來”,所以少年人“生希望心”、敢于“進取”,進而“豪壯”、“冒險”,乃至“常覺一切事無可不為者”。這樣以老年、少年為平行線索的“參照系”,并非是機械的邏輯推理,而是角度多變的“活結構”: 將老年人時而比作奄奄的“夕照”,時而比作瘦弱的“?!保瑫r而比作麻醉人的“鴉片煙”,時而比作“死海之潴為澤”;將少年人時而比作燦燦的“朝陽”,時而比作躍躍的“乳虎”,時而比作令人振奮的“潑蘭地酒”,時而比作“長江之初發源”。如果說,上述一系列的比喻(博喻)中有的帶有抽象性,有的偏于“自然化”,那么,下文以“琵琶女”、“宮女”、“邵平”、“拿破侖”、“阿剌飛”的老少狀態作比喻(也是博喻),則帶有具象性和“人性化”。當然,無論是抽象性或“自然化”的博喻,還是具象性和“人性化”的博喻,都是作者借來論說“國之老少”的“參照系”。這種用意,作者在文中說得十分明白:“人固有之,國亦宜然?!苯又?,以歷史上的中國作為“參照系”,所謂“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從昌盛的“唐虞時代”到“雄杰”的“秦皇、漢武”;從繁榮的“漢唐文學”,到康熙、乾隆年間那聲勢浩大的武力,中國的少年時代有多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啊! 然而,經過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失敗后的中國,“頹然老矣”。以歷史上的“少年中國”作為“參照系”來觀照當時的中國,可看出“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老態! 再接著,以“歐洲列邦”作為“參照系”。這是從上文時間上的“今昔對比”流轉到空間上的“中外比較”。作者在當時以“外”觀“中”,可見:“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庇纸又髡咭札徸哉涞脑娮鳛椤皡⒄障怠?。龔自珍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杰出的啟蒙思想家,他在《能令公少年行》一詩中描繪了一個與冷酷、污濁的社會完全對立的理想世界。以這個理想世界作為“參照系”來觀照當時的中國,則是一個昏聵腐敗的局面,是一個行將“老且死”的國家。這是因為當時“握國權”的“老后、老臣、老將、老吏”,“皆老朽之人也”。作者正是借助于龔詩中理想世界的“參照系”,猛烈地抨擊了喪權辱國的慈禧太后(“老后”)和封建官僚集團。最后,以“未來”作為“參照系”,觀照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少年中國”:“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大力贊頌未來中國光明美好的遠大前程,激勵后人為迎接光明未來而英勇奮斗。至此,作者在“參照系”的不斷變化中終于找到了自我心靈(“心目”)與未來世界的“交匯點”,使文章的主旨更為醒目: 從“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推及“人人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梁啟超曾經說過,他的“新民體”散文“別有一種魔力”(《清代學術概論》)。如果說《少年中國說》具有一種“魔力”,那么,這種“魔力”一是來源于在“參照系”的不斷變化中尋找自我心靈與未來世界的“交匯點”,二是來源于行文平易暢達、條理明晰、“開文章之新體”?!渡倌曛袊f》是“新民體”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文體解放上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感情充沛。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對“少年中國”的奔放的情感,不嫌重疊堆砌,反復強調,多用譬喻,淋漓盡致。其二,表達自由?!渡倌曛袊f》或奇或偶,或中或外,半文半白,半雅半俗,毫無檢束,運用各種手段,力求將“少年中國說”表達得明白無礙。其三,語言豐富。例如,寫老年人連用了“如夕照”、“如瘠牛”、“如僧”、“如字典”、“如鴉片煙”、“如別行星之隕石”、“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如秋后之柳”、“如死海之潴為澤”等比喻;寫少年人又連用了“如朝陽”、“如乳虎”、“如俠”、“如戲文”、“如潑蘭地酒”、“如大海之珊瑚島”、“如西比利亞之鐵路”、“如春前之草”、“如長江之初發源”等比喻。又如以“紅日初升……與國無疆”一段狀寫“少年中國”,也是比喻迭出,使人應接不暇。總之,以《少年中國說》等為代表的“新民體”在文壇上取代了“桐城派”的統治地位,是中國傳統文言文的一次大解放,真所謂“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于此者矣”(黃遵憲《致飲冰室主人書》)。
上一篇:散曲·馬致遠散曲《壽陽曲·遠浦歸帆》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王維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