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陸游·洞庭春色》陸 游
陸 游
壯歲文章,暮年勛業,自昔誤人。算英雄成敗,軒裳得失①,難如人意,空喪天真②。請看邯鄲當日夢,待炊罷黃粱徐欠伸③。方知道,許多時富貴,何處關身。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鲙絲莼④。且釣竿漁艇,筆床茶灶⑤,閑聽荷雨⑥,一洗衣塵。洛水秦關千古后,尚棘暗銅駝空愴神⑦。何須更,慕封侯定遠⑧,圖像麒麟⑨。
注釋 ①軒裳:《莊子·繕性》:“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薄稘h書·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②喪天真:唐李白《古風》:“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雹邸罢埧础倍洌禾粕蚣葷墩碇杏洝份d,盧生于邯鄲旅店中遇道士呂翁。生自嘆窮困,翁乃以枕授盧生,曰:“子枕吾枕,當令子榮適如志?!北R生入夢,夢中五十余年,建功立業,出將入相,家勢顯赫,享盡榮華富貴。及醒,旅店主人蒸黃粱尚未熟。④玉鲙絲莼:均為吳地名菜。玉鲙,指被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以霜后白色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莼,用莼花絲做成的莼羹。⑤筆床茶灶:唐陸龜蒙《甫里先生傳》:“時乘小舟,赍一束書、設篷席,茶灶、筆床、釣具、棹船郎而已。”⑥閑聽荷雨: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留得枯荷聽雨聲?!雹呒点~駝:東漢時期,鑄銅駝高三米。《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蔽鲿x匈奴劉翟率兵攻入洛陽后,銅駝被棄置污泥濁水中,任憑風吹雨淋日曬。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重修洛陽宮時銅駝得以復用。隋煬帝重建東都洛陽城時,又將銅駝運抵洛陽黃河東岸景色秀美之地,“銅駝暮雨”成為當時洛陽八景之一。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洛陽遭難,銅駝雖免于浩劫之毀,卻再次遭遺棄。到南宋洛陽被金人攻陷時,銅駝罹難,湮佚亡失不知歸何方。⑧封侯定遠:《后漢書·班超傳》:“(超)出入二十二年,莫不賓從。改立其王,而綏其人。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其封超為定遠侯,邑千戶。”⑨圖像麒麟:《漢書·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凡十一人,皆有傳?!摈梓腴w,在漢未央宮中。
千里江山圖(局部) 【宋】 王希孟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鳥飛魚躍,一向是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也是隱士們向往的歸隱之地。淳熙十五年,光宗即位,陸游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于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后,陸游長期蟄居農村。詞人詠洞庭美景,融入的是憂國憂民和忠心報國的精神。
詞的上闋,詞人回憶往事,以昔日之夢落對比洞庭春日之景色。首言“壯歲文章”,凸顯詞人一腔熱血、滿腹才情的年輕時光;下句“暮年勛業”,是詞人冀望年老時已完成收復失地、建立不朽功勛的愿望。然而這一切全都是“誤人”,而且是從一開始便錯了! 詞人心中之痛沉重地表現出來。詞人一生壯志成雄,想要實現保家衛國的理想,然而朝廷被奸邪權臣掌握,忠君愛國的賢士處處遭受排擠迫害,無奈“英雄成敗,軒裳得失,難如人意”。一句“空喪”吐出普天之下抗金人士的心寒絕望! 曾經是那么赤膽忠心,曾經是那么躊躇滿志,如今全被磨滅,換回的除了家國的日益破落、金人的日益南侵之外,只有絕望的嘆息與渾濁的老淚。下文又借“黃粱一夢”的故事,說明人生苦短,功名富貴如同一場夢,不值得為此付出一生。“方知道”以下三句,進一步說明功名利祿并非詞人的追求,從而過渡到下闋。
下闋開篇承接上文,表面上說人間應該沒有什么讓人高興、中人心懷的了,實際上是為了對比下文的“玉鲙絲莼”。玉鲙和絲莼都是吳地名菜,味道極美,詞人在這里以人間萬事萬物與之對應,更加突出其味美不可言。更何況再加上可以坐在漁舟上泛湖垂釣,隱居其間,唯看書、寫作、飲茶而已。天晴時掉幾尾魚,下雨時聽聽雨打荷葉的沙沙聲,雨水打落空氣中的塵土,將詞人衣服上的灰塵一同洗凈,好一幅悠閑自得的漁父圖! 可憐天下戰事,紛紛擾擾又輪回。東漢時鑄造的銅駝幾經沉浮,卻在金人入侵洛陽時湮佚亡失不知所去,國勢已經衰落如此。而自己空有一腔熱血,一身英武,卻無法施展抱負,只能獨善其身。歇拍兩句用班超被封定遠侯和漢宣帝掛忠臣像于麒麟閣兩個典故,表面上是說自己不需要再羨慕他們,只做個隱居的閑人,其實詞人心中仍是放不下大宋江山、國恨家仇! (張力)
鏈接 工夫在詩外。陸游在其《示子遹》中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敝^要想寫好詩,專意于琢字煉句、征典屬對等藝術技巧是不行的,還必須在詩外下工夫。在《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中,他形象地描繪了中年從軍南鄭的經歷對自己詩歌創作的決定性影響:“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痹凇额}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后》又說:“君詩妙處吾能識,止在山程水驛中?!薄杜甲x舊稿有感》云:“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可見他所謂的詩外工夫,主要是指對豐富生動的社會生活和自然景物的直接投入與體驗。同時,詩外工夫還應包括讀書、識物、窮理、道德修養等內容,這在《何君墓表》《方德亨詩集序》等中有所闡明。陸游此說是南宋民族矛盾尖銳時代的產物,是他的愛國激情與豐富閱歷相結合的產物。他早年詩學江西派,中年脫出其藩籬而自成一家,此說則是他對江西派詩論專講詩法的否定。但是,從他的全部創作和言論來看,他對詩內工夫仍很重視,對江西派既有批判也有繼承。
上一篇:《兩宋詞·汪元量·洞仙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炎·甘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