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柳永·浪淘沙》柳 永
柳 永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①、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②。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③,幾處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④。 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殢云尤雨⑤,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天長漏永⑥,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云態⑦,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注釋 ①因循:延宕,拖延。②陡頓:陡然、頓時。③洞房:幽深的內室,亦指新婚夫婦的臥室。④鴛鴦被:多指夫妻、戀人共寢的被子。東漢《古詩十九首》:“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⑤殢(tì)云尤雨:指貪戀床第歡愛。⑥漏永:時間長久。漏,古代計時器漏壺,滴水計時。永,長。⑦秦云態:美人體態。秦云,暗用巫山神女行云行雨的故事。
山水圖 【明】 關思 浙江省博物館藏
鑒賞 從“久作天涯客”一句可以看出,這是作者晚年宦游他鄉,在旅邸寒夜思念情人之作。從與佳人盟言、宴飲歌歡以及“擁秦云態”等描寫用語來看,作者所思念的對象很可能是歌兒舞女之輩。
全詞以情思為核心,以時間為線索,以意象為點染,層層鋪敘,抒發了游子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情思”為核心,融感想、回想、懸想等表現手法為一爐,對一種情感多角度地進行關照和描寫。感想,是面對羈旅秋夜的夜雨寒燈孤枕難眠,所引發“久作天涯客”“自家疏隔”的感傷。回想,也就是對“從前歡會”以及與戀人洞房“香暖鴛鴦被”時纏綿情景的追憶與懷念。懸想,即不管過去是否有過,也不管未來是否發生,都將所想象的描繪出來,使之如在眼前,確有其人其事一樣。懸想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能夠更好地表現人們某一時刻的某種主觀意念或心理狀態。詞人于愁極無奈中,生出對未來歡聚之期愿,懸想將來重逢團聚之時,再細說如今“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的情景。作者由眼前想到過去,由現在想到將來,又由將來懸想現在,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層次、不同姿態地回環往復,刻畫和渲染了離別相思之情。
以時間為線索,脈絡清晰,娓娓道來,具有草蛇灰線之妙。“夢覺”寫出了寒夜旅邸酒醒夢回時的凄涼,一個“嗟”字,補敘了愁恨的來歷。下闋“愁極”二字總結上文,“再三追思”開始回憶,貫穿闋終。“恰到如今”又是回到現實,“知何時”懸想將來,寫出了對相聚的向往之情。如此回環往復地敘述,主人公錯綜復雜的心路歷程才得以充分刻畫和展現。
各種意象的運用,也取得了“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的效果。寫眼前之孤寂境況,充滿了一種凄涼況味。寫“夢覺”“酒醒”后羈旅江鄉的憂戚,則穿插“窗風”“寒燈”“空階”“夜雨”“天涯”“天長漏永”等意象加以渲染。客觀之“象”與主觀之“意”共同構成了蕭瑟、孤寂、暗淡的夜境,表現了詞人的孤獨與悲戚之感。寫回想往日之歡會與懸想來日歡聚則筆帶溫馨,通過“洞房”“鴛鴦被”“殢云尤雨”等極富情感的意象追思了昔日二人之間的千般溫柔、萬種恩愛之情。“卻擁秦云態,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把想象中的一對男女在一起的繾綣之情描摹得聲色逼真,熱烈感人。結尾處借用了唐朝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表現手法,但化用得巧妙自然,如同己出。
全篇情景錯落而有致,意象蘊藉而豐滿,生動而細致地刻畫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將羈旅之愁與相思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李飛躍)
集評 宋·龔頤正:“陰鏗有‘夜雨滴空階’,柳耆卿用其語,人但知為柳詞耳。”(《芥隱筆記》)
鏈接 與小令并峙的慢詞。“慢”字用于音樂曲調,本指“慢曲”“慢調”,又稱“慢曲子”,相對于“急曲子”而言,意謂曲調的節奏較慢、篇制較長。唐五代雖以“急曲子”最為流行,但也出現了“慢曲子”。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五考證《念奴嬌》一曲時說:“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又二十世紀敦煌發掘的琵琶譜中即有“慢曲子”。唐五代已有依照“慢曲子”填寫的歌詞出現,如晚唐鍾輻所作《卜算子慢》即是較早的一例。至宋代,一方面“慢曲”“慢調”大量創制和流行,另一方面配合“慢曲”“慢調”填制的歌詞也層出不窮,如《木蘭花慢》《雨中花慢》《浣溪沙慢》等皆是。于是,后人遂稱這些配合“慢曲”“慢調”創制的歌詞為“慢詞”。這樣,“慢”也就演變為詞體名稱了。但在宋代,人們還是多以“慢曲”來兼指“慢詞”。如張炎《詞源》卷下所謂“慢曲不過百馀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住、小住、打、掯等字”云云,所謂“慢曲”就是兼指慢詞而言。宋代第一個大力創作慢調慢詞的詞人是柳永,以后遂蔚成風氣,盛極一時,形成與小令詞雙峰并峙的局面。慢調慢詞的創作,有的乃是就令曲令詞擴展而來,更多的則是在市井新聲的基礎上創制而成。從篇制字數來看,唐宋慢詞最短的為《卜算子慢》,僅89字;最長的是《鶯啼序》,長達240字。(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煜·浪淘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歐陽修·浪淘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