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歐陽修·浪淘沙》歐陽修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①。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②??偸钱敃r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知與誰同。
注釋 ①祝:祈禱,請求。②紫陌:指京師郊野的道路。洛城:洛陽。北宋以汴梁為東京,洛陽為西京。
文會圖(局部) 【宋】 趙佶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據宋胡柯編《歐陽文忠公年譜》:“天圣九年(1031)三月,公(歐陽修)至西京(洛陽),錢文僖公惟演為留守,幕府多名士,與尹洙師魯、梅堯臣圣俞尤善,日為古文詩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碑敃r梅堯臣任河南縣(縣在洛陽城內)主簿,當年秋調往河陽縣(今河南孟縣)任主簿。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春,梅堯臣曾再到洛陽,寫下了《再至洛中寒食》和《依韻和歐陽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見櫻桃花悉已披謝》等詩,當時歐陽修也寫下了《陪飲上林院,后亭見櫻桃花悉已披謝,因成七言四韻》,記述當時的游歷之事。梅堯臣在《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飲詩序》中記錄道:“余將北歸河陽,友人歐陽永叔與二三君具觴豆,選勝絕,欲極一日之歡以為別?!睔W陽修的這首《浪淘沙》或作于同一時期,詞中同游之人則很可能就是梅堯臣。
此詞以惜春惜花的方式表達了與友人的惜別情懷,同時也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慨。
上闋回憶往年作者與友人歡聚,同游洛陽郊野的情景。起首二句脫胎于唐人司空圖《酒泉子》中的詩句:“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弊髡咴谶@里增添了一個“共”字,把對東風的祝愿和對人的祝愿結合了起來。對東風而言,詞人希望東風能減慢春天的腳步,留住光景以便游賞;對人而言,則有希望友人從容游賞,盡興而歸之意?!按箺钭夏奥宄菛|”一句交代了設筵地點。“紫陌”即京城郊外的道路。當時洛陽城的東郊,路旁已是楊柳依依,暖風吹拂,天氣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賞的好去處。往年此時此地,作者和友人攜手相伴,在芳草花叢中盡情游春賞花,而今又在當年攜手同游過的地方,踏遍芳叢,尋找當初美好的記憶。當時洛陽公私苑囿甚多,宋人李格非曾著有《洛陽名園記》專記之。“游遍”,既說明了游歷之多,也說明作者和友人情投意合,有說不盡的知心話,交流不盡的共同感受,可見他們之間的情誼之深。
下闋寫惜別之情,感慨年華苦短,人生聚散匆匆。本來就很難得的聚會,剛剛會面的喜悅,卻馬上又被匆匆作別的感傷所取代,這怎能不給人帶來無限的感傷和惆悵?“此恨無窮”,并不僅僅指作者本人而言,實際上也是人世間悲歡離合的一種情感寫照。接下來三句由眼前所見景物生發感慨,分寫去年、今年、明年花的不同。“今年花勝去年紅”有兩種解釋:一是說今年的花比去年開得更加繁盛,看上去更加鮮艷,當然希望同友人盡情觀賞;一是說此別已經一年,這次又是久別重逢,聚會這么不易,花又開得這么美好,本來應該多多觀賞,然而友人就要離去,怎能不讓人痛惜。作者“以樂景寫哀”,以無情花反襯有情人。花是年勝一年好,而流連花叢的時間卻是年少一年。明年這花還將比今年開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兩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時,不知還能同誰再來共賞此花??梢娝麄冎g的情誼之深,同時也更進一層地深化了這種人生聚散無常之感。清人黃蘇在《蓼園詞選》中說它“大有理趣”,或許正是因為它概括了人們所普遍擁有的漂泊無定、聚散匆匆的人生感受。
全詞筆致疏放,明快曉暢,意味雋永。誠如近人俞陛云所稱道的那樣:“因惜花而懷友,前歡寂寂,后會悠悠,至情語以一氣揮寫,可謂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矣。”(《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李飛躍)
集評 明·沈際飛:“末三句,雖少含蘊,不失為情語?!?《草堂詩馀正集》)
清·黃蘇:“按末二句,憂盛危明之意,持盈保泰之心,在天道則虧盈益謙之理,俱可悟得。大有理趣,卻不庸腐。粹然儒者之言,令人玩味不盡。”(《蓼園詞選》)
鏈接 以水為主、善于借量的洛陽名園“環溪”。北宋時期的洛陽名園“環溪”,因全園以溪、池的水景為主題,故而得名。園子的南面有一水池,北面還有一個更大的水池,兩個水池之間以兩條溪流左右環抱相接,在環水區域中隨意地布置亭榭樓臺。登上園中的樓閣亭臺,可以將園外的洛陽勝景盡收眼底,南望嵩山少室、龍門大谷,北望宮闕樓臺?!碍h溪”的設計修建,體現了借景技法在中國古代園林建造中的完美運用和新發展。
集園圃之勝的北宋名園“湖園”。湖園是北宋時期洛陽的一座名園,它以開朗平遠的水景為主,園中有湖,湖中有洲,洲上有堂,水景周圍零星地散落著“百花洲”“桂堂”“迎暉亭”等樓閣建筑,因勢就形,布局巧妙,自然靈動。穿過開闊的水景區域,便是綠樹成蔭、景色幽靜的庭園景區,同開朗的水景區形成鮮明的對比?!昂@”的布局、設計,曾備受李格非的贊譽,他在《洛陽名園記》中這樣評價湖園曰:“洛人云,園圃之勝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園’而已。予賞游之,信然?!?/p>
洛陽牡丹?!按簛碚l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明馮琦《牡丹》詩),牡丹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艷冠群芳。自古以來,牡丹位尊中國國花,象征繁榮昌盛、幸福吉祥。中國培栽牡丹歷史悠久,洛陽人工培育牡丹則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唐劉禹錫《賞牡丹》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歐陽修《洛陽牡丹圖》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上一篇:《兩宋詞·柳永·浪淘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蘇軾·浪淘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