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孝祥·六州歌頭》張孝祥
張孝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①。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②,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③。隔水氈鄉④,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⑤。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⑥。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⑦。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⑧。冠蓋使⑨,紛馳騖⑩,若為情(11)。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12)。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13)。
千里江山圖(局部) 【宋】王希孟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長淮”二句:說遠望長長的淮河,關塞荒涼,被莽莽草木所掩蓋。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與金以淮河、大散關為界,淮河就是南宋的北部邊界。長淮,即淮河。望斷,極目遠眺,直到望不見。莽然,草木繁盛貌。②“追想”三句:意謂沉思當年北宋被金人滅亡,恐怕是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改變。當年事,指金人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打敗北宋。殆,或許,可能。天數,天命。③“洙泗上”三句:意謂原本文明的禮儀之邦,如今被金人糟蹋蹂躪。洙泗,洙水和泗水,在今山東曲阜市,春秋時孔子曾在此講學。弦歌地,指文明興盛有禮樂文教傳統的漢人地區。膻腥,牛羊身上的腥臊氣。④氈鄉: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⑤區脫:這里代指金兵哨所。⑥“念腰間箭”四句:說用來殺敵的武器落滿了灰塵,被蟲蛀壞。⑦渺神京:指故都汴京仍然那么遙遠蒼茫,渺不可及。暗示復國難成。渺,遙遠。⑧“干羽”三句:說朝廷想用媾和的軟弱方式平息戰爭。干羽,跳舞時所執器具。懷遠,使遠人歸順。⑨冠蓋使:代指南宋去北方議和的官員。⑩馳騖:匆忙奔走。(11)若為情:以何為情?(12)翠葆霓旌:代指皇帝的車馬儀仗。翠葆:以鳥羽為裝飾的車蓋。霓旌:綴有五色羽毛的旗。(13)有淚如傾:指人氣憤悲苦至極,淚如泉涌。
鑒賞 這首激情飽滿擲地有聲的名作,是張孝祥在建康留守任上赴張浚宴席所賦,悲憤豪壯之情堪與岳飛名作《滿江紅》相媲美。這首詞寫于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孝宗繼位后,任用張浚北伐,準備收復失地,但因北伐軍內部矛盾重重,將帥不和,結果在符離(今安徽符離集)被金兵打得大敗。這時主和派的氣焰又囂張起來,完全不顧抗金將士和中原淪陷區遺民的強烈反對,遣使與金人屈辱媾和。這時,張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滿懷憤慨,寫下了這首洋溢著愛國熱情的《六州歌頭》。
上片側重寫慘遭敵人蹂躪的中原故土的凄涼景象和敵人的驕橫跋扈。“長淮望斷”五句,寫南宋的邊防。用宏闊蒼茫的筆調描寫淮河流域宋金對峙的戰事氣象。自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宋“與金國和議成,立盟書,約以淮水中流畫疆”(《宋史·高宗本紀》),曾是古“四瀆”之一的淮河,歷來是中原江淮的天險必爭之地,如今卻成為宋金南北疆域分界限。極目千里淮河,南岸一線的防御幾乎無險可守,只是莽莽平野而已。江淮之間,征塵黯淡,霜風凄緊,更增戰后的荒涼景象,也凸顯了戰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象。“黯銷凝”一語指出作者的情懷,黯然神傷,無可奈何,想起當年靖康之變,徽宗欽宗二圣被擄,宋室倉皇南渡。作者有意為尊者諱,沒有正面道破北宋覆亡的教訓,而以“殆”字、“非”字出之,暗暗地流露出忠于北宋的情懷。以下分三層描寫失地的情景?!颁ㄣ簟比錇橐粚?,寫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著膻腥的氣味。洙、泗二水流經的山東,是圣人孔子講學的地方,如今也為異族所占,中原儒家文明文化、禮樂之邦被摧殘得面目全非。詞人飽讀儒家經典,又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每念及此,怎能不從內心深處激起震撼、痛苦和憤慨呢?“隔水”三句為二層,寫中原沃土,如今的“氈鄉”,耕田荒蕪,變成了放牧牛羊的場所。“看名王”四句為三層,寫敵軍的“宵獵”,兵盛馬壯。自“隔水氈鄉”直貫到上闋歇拍,為隔岸金兵的活動。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此時已變為游牧之鄉。帳幕遍野,日夕吆喝著成群的牛羊回欄,區脫縱橫,防備嚴密,尤以獵火照野,凄厲的笳鼓可聞,令人驚心動魄。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國勢仍是岌岌可危。
下片抒懷,作者關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前八句寫想起“腰間箭,匣中劍”徒然落滿灰塵,為蠹蟲所蛀,徒有殺虜驅敵的雄心壯志,只能虛度光陰。路途茫茫,故都神京,恢復無望,想到“神京”,便自然聯想到統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干羽方懷遠”以下六句是對南宋王朝的統治者和主和派義憤填膺的譴責、辛辣有力的諷刺?!奥劦乐性z老”以下三句寫為異族蹂躪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師收復失地的急切心情,南宋表現故老盼望王師收復失地的名作很多,如范成大的《州橋》一詩,正是在經過故都汴京時所作:“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有抗金戎馬經歷的陸放翁也有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句,皆可印證。這是作者聽說的(“聞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見到這動人的情景,只要有熱血心腸,就無法抑制滿腔的悲憤,淚水就會像泉涌般傾瀉。結尾三句順勢所至,更把出使者的心情寫出來,這是作者自己真摯感情的抒發,也是當時無數愛國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實寫照。
這首詞的思想深刻,藝術技巧也十分純熟,張孝祥詞作的藝術造詣和豪放風格,用這首詞頗能說明。詞的感情奔放,如行云流水,一瀉如注,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冻斑z記》記載,張孝祥在建康設宴招待張浚等愛國將領,即席命筆,作了這首詞,張浚讀后連酒也喝不下去了,竟至“罷席而入”,這說明,張孝祥的詞道出了愛國人士的心聲,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读莞桀^》篇幅長,格局闊大,多用三言、四言的短句,構成激越緊張的促節,聲情激壯,正是詞人抒發滿腔愛國激情的理想藝術形式。(凌霄漢)
集評 清·張德瀛:“張安國《六州歌頭》:‘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运^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者。”(《詞徵》卷五)
清·陳廷焯:“張孝祥《六州歌頭》一闋,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惟‘忠憤氣填膺’一句,提明忠憤,轉淺轉顯,轉無馀味。或亦聳當途之聽,出于不得已耶?”(《白雨齋詞話》卷六)
鏈接 按詞調編排的宋詞選本——《陽春白雪》。南宋時期臨濮(今河南范縣)人趙聞禮(字立之,又字粹夫,號鉤月)所編定的《陽春白雪》是一部編排體例獨特的詞選,它不同于一般文學選本,或以作家生活的時間順序、或以內容題材的分類編排,而是按照詞調、詞牌分卷,每卷中先慢詞,后小令。該書《正集》《外集》共收詞六百多首,所選詞人,大都是南宋人,偶有北宋詞人入選。《正集》八卷,選錄的詞作以工麗精妙為主;《外集》一卷,選錄張元幹、辛棄疾、劉過等悲壯激昂的愛國詞篇。此書一直不為世人所知,清代道光年間,揚州藏書家秦恩復發現后,將其刻入《詞學叢書》中,遂成為詞學研究中的重要參考文獻,尤其是書中收錄了不少不知名詞人的作品,對輯錄宋人散佚詞作具重要價值。
宋代的優待孔子后代之制。歷代皆有錄用優待孔子后代之舉,宋時亦然,謂之錄先圣后。宋初,孔子之后率襲封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改封為衍圣公,仍世襲。元祐元年(1086),改稱奉圣公,后又復稱衍圣公。衍圣公的世襲,不一定都是子繼,而是眾議推舉一人,由朝廷加封。衍圣公專主祭祠孔子事,其家世免租稅。朝廷另賜田百頃,以供祭祀;賜監書,置學官,以教育孔氏子弟。北宋時,除個別時期外,孔氏子孫一直被任為知曲阜縣事,使主廟祀。
上一篇:《兩宋詞·韓元吉·六州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劉過·六州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