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洪秀全
迷途即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趕向前;
盡把凡情丟卻去,方能直尚九重天。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送別詩當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涵詠不盡,但另外一種慷慨悲壯、發(fā)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深為人們擊節(jié)贊賞,不忍釋手。洪秀全的《誡曾玉璟》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曾玉璟,廣西桂平紫荊山區(qū)人。1847年,洪秀全同他一起由紫荊山到貴縣賜谷村。不久,曾玉璟要返回紫荊山,洪秀全得知后,特意寫了這首詩贈給他,并且諄諄告誡他要看清前進的道路,堅持不懈,斗爭到底。
詩的前兩句大筆勾勒,緣情而發(fā):“迷途即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趕向前。”友人分別在即,詩人既不是涕泣訴說依依難舍,也不是空喊大叫黯然神傷,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樸實而又熾烈的語言,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意思是說,知道迷失了方向就應(yīng)該趕緊回頭,重新躍馬揚鞭;振奮自己的雄心壯志,迅速追趕前進。這短短的兩句詩,仿佛向友人打開了自己的心扉,以激動人心的感情力量去打動友人的心靈,顯得深邃而洞澈,情摯而放達。尤其是詩句中的“返”、“趕”兩個動詞,前后呼應(yīng),往復(fù)頓挫,愈見情切而意深,直達心靈的最細微處。可謂剖心之語、知心之聲。
詩的后兩句更深入一層地表達慰勉之意。詩人議論道:“盡把凡情丟卻去,方能直尚九重天?!狈睬?,是指那些非太平天國的思想觀念。尚,上。九重天,《漢書·禮樂志二》:“九重天,靈之游。”顏師古注:“天有九重”。這里是指洪秀全一貫宣傳的“天堂”,即農(nóng)民群眾普遍要求建立的新世界。友人之所以會誤入“迷途”中,原因固然是來自多方面的,而“凡情”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對此,詩人當然是十分清楚,并深深理解友人的隱衷的,因而便從這一角度作臨別告誡:只要將全部的凡情俗念統(tǒng)統(tǒng)都拋擲于腦后,重新抖擻精神,就一定能夠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這里,一“丟”一“尚”,相為轉(zhuǎn)折,余韻邈然,形象地反映了事物矛盾的轉(zhuǎn)化這一辯證的哲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篤誠情誼與殷切期望。同時,也真實地反映了詩人自己堅強的生活信心和對理想與抱負的不懈追求。試想,如果沒有詩人的博大胸懷和強烈感情的驅(qū)遣,豈能把臨別贈言說得這般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
這首《誡曾玉璟》詩雄健昂揚,熱情奔放,洋溢著一股樂觀向上的情緒。今天讀來,仍令人回腸蕩氣,激動不已,而“盡把凡情丟卻去,方能直尚九重天”所蘊含的深廣的哲理意味,更是遠遠超出了它的時代內(nèi)容,其不朽的藝術(shù)魅力在于,它對一切有志之士抓緊寶貴時間的分分秒秒,全面掌握知識,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無疑是一個精妙的比喻和壯美的禮贊。
上一篇:《詩偈·[唐]豐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讀《李斯傳》·[唐]曹鄴》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