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山鷓鴣(二首)》原文與賞析
玉關征戍久,空閨人獨愁。寒露濕青苔,別來蓬鬢秋。
人坐青樓晚,鶯語百花時。愁多人自老,腸斷君不知。
這兩首詩寫丈夫被征戍在外,久久不歸,妻子在家孤獨愁苦。
第一首“玉關征戍久,空閨人獨愁”兩句,寫征人被征戍地點的遙遠和時間的漫長,妻子在家獨守空房的憂愁。玉關,玉門關的省稱。漢武帝時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地處河西走廊西界,是當時最邊遠的地域。唐玄宗天寶年間,戰爭不斷,被征戍的戍卒,遠離家園,來到這偏僻之地,歸期難望,生死未卜,不僅征人叫苦不迭,思歸不已,家里妻子就更一籌莫展,沉浸在孤獨愁思之中。李白《子夜吳歌》道: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人柳談《征人怨》詩道: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正反映了思婦之愁思和征人之怨恨。讀此,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山鷓鴣》中開頭兩句詩的含義。相比較而言,這里把征人和思婦寫得更為具體,更為真切感人。“玉關”,此處泛指邊關,寫出征戍之偏遠;“久”,寫出征戍時間之漫長;“空閨”,想見思婦之空虛孤寂;“獨愁”,又見其獨守空房,愁思萬千,百無聊賴之狀貌。這就把思婦之恨、之怨、之孤、之愁、之思,一并真切地展現出來,給讀者以深刻印象,并喚起人們深切的同情。
“寒露濕青苔,別來蓬鬢秋”兩句,承前兩句敘事,進而寫景抒情。由于愁思,心緒不佳,所以眼前看到露水浸濕了青苔也帶來寒意。一個“寒”字,把內心的凄涼烘托出來,想來淚珠也像露珠一樣浸透了衣裳。由于愁思,打從與丈夫闊別以來,梳妝打扮一無心緒,鬢發散亂,頭發花白,有如秋霜。這里雖只是寫景物之寒,敘鬢發之變,然而卻抒情其中。全詩雖不著 “思”字,但句句都隱含著相思之痛,頗耐人尋味。
詩雖分兩首,但第二首與第一首所寫似乎是一回事,一個人,只是所寫時間不同,角度有變而已。“人坐青樓晚,鶯語百花時”,寫春天良辰美景。一天晚上,婦人坐在青樓上,這正是風和日麗,百花盛開,鶯歌燕舞,令人心曠神怡的季節,然而她對此不但不感興趣,相反卻引起了綿綿愁思。“愁多人自老,腸斷君不知”。憂愁太多了,人自然會衰老,由于憂思,肝腸寸斷,而遠在異地的丈夫卻不知曉。只有自己暗暗地把苦水往自己肚里咽。其悲苦之情發自肺腑,溢于言表。
就寫景來說,第一章寫寒涼之景,抒凄楚之情,第二章寫美好之景,抒憂傷之情。兩首都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唐代民歌·山花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建炎后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