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李珣·定風波》李 珣
李 珣
志在煙霞慕隱淪①。功成歸看五湖春②。一葉舟中吟復醉。云水。此時方認自由身。花鳥為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③。已得希夷微妙旨④。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⑤。
注釋 ①志在煙霞:隱居山林之心。煙霞:山林。隱淪:隱居。南朝宋謝靈運《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既枉隱淪客,亦棲肥遁賢。”李群玉《送人隱居》詩:“平生自有煙霞志,久欲拋身狎隱滄?!雹谖搴旱涑觥秴窃酱呵铩?,范蠡在助越王勾踐滅吳后,攜西施泛舟五湖之上。③市朝:市為交易之所,朝為施政之地,市朝即指世務糾結的紅塵世界。④希夷:典出老子《道德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焙由瞎ⅲ骸盁o色曰夷,無聲曰希?!焙笫酪浴跋R摹敝柑摷判畹恼芾?。⑤荷衣:用荷葉制成的衣服,后泛指高士、隱士的衣服。蕙帶:蕙草制成的衣帶。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苯^纖塵:沒有一絲塵世的污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結杜林泉圖【清】 髨殘 日本泉屋博古館藏
鑒賞 現代著名學者劉永濟先生在《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將李珣列為五代十國時期隱逸詞的代表作家。隱逸和風土是李珣詞的兩大題材,縱觀其隱逸詞,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寫法:一是純然使用白描手法,盡量表現山水自然的幽寂和清凈之境;二是融情于景,將自己擺脫樊籠塵俗之后的自由舒暢表現得淋漓盡致;三是以本篇《定風波》為代表的寫法。在這首詞作中,有寫景,有抒懷,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詞人在山水間的悟道闡理,整首詞作將寫景、抒懷、說理、悟道相融、相攝,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讓人在欣賞清新幽遠山水意境的同時,又可以感受到蕭散飄逸的隱逸之趣,體悟到“希夷微妙”之哲思。
“志在煙霞慕隱淪”,作為啟篇之語,有統領全詞的作用。“煙霞”者,相對于紛擾喧囂紅塵世界的一種境界,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多寓指山林。唐代文學家楊炯在《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一文中有謂:“不掃一室,自懷包括之心;獨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時魏特進、房仆射、杜相州等,并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碧拼娙死钊河瘛端腿穗[居》詩中有云:“平生自有煙霞志,久欲拋身狎隱淪?!崩瞰懺~作中也不例外,將“煙霞”與“隱淪”緊密聯系在一起,由此也就奠定了這首詞隱遁山林的情感基調。
“志在煙霞慕隱淪”一句中,有兩個字眼特別值得注意,一是“志”,一是“慕”。所謂“志”也好、“慕”也罷,均暗示詞人此時尚未真正隱遁山林,依然身處塵俗的樊籠之中。但久處名利場的喧囂中,身心俱疲,便不免產生諸多的幻想。而歷代詩文作品把“隱淪”生活描繪得如此瀟灑自在,不由得令尚在紅塵世界中的詞人對“煙霞”世界的“隱淪”生活充滿了期待和向往,于是便產生了“煙霞”之志。次句“功成歸看五湖春”進一步印證這一志向?!拔搴骸?,典出于《吳越春秋》,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后,攜西施泛舟五湖之上,過起了隱逸的生活。后來的詩人多借這一典故來表明“忘機”任情的山林生活,晚唐詩人溫庭筠在《利州南渡》一詩中就有云:“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比欢?,此時的詞人還并沒有完全悟得“隱淪”之“道”,心中不免尚存“功成”這樣的牽絆與羈束。
“一葉舟中吟復醉,云水,此時方認自由身”真是這首詞作的神來之筆! 前面還在講“功成”之后才“歸看五湖春”,現在卻無意間妙手偶得之。不經意間的某一天,詞人泛一葉扁舟于煙波浩淼的湖面上,吟著詩、喝著酒,不知不覺已有了幾分醺醉之意。原本水霧氤氳的湖面,在詞人的眼中也帶有了一絲醉意,愈顯得朦朧幻妙了。詞人似乎感覺自己已深陷這一片迷幻的“云水”世界,自己仿佛已變成了神仙,飄飄然,無拘無束,任情遂性而歡……在“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這般愜意的神仙生活和“云水”間的無限幻象中,詞人忽然悟得陶淵明當年歸田園時的體會:“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此時方認”的潛臺詞正暗寓著對昔日“功成歸看五湖春”這一想法的否定,更是對往日“迷途”生活的終結,今天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自由身”,由此,更堅定了詞人“來者之可追”的意愿和決心。
帶著人生頓悟之后的欣悅,作品的下闋詞人盡情地享受著隱逸生活的“自由”與“遂性”之歡。一氣呵成寫下了這些文字:“花鳥為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發自內心的欣喜之情貫注始終。與花鳥為鄰,與白鷗為侶,人和自然的關系竟是如此的和諧、親近,完全沒有了塵世的紛擾和機弋。一方面,詞人在這樣的生活中感到無限的欣喜和躊躇滿志,另一方面,他又在警醒世人,向他們昭示這樣一個顯見但卻被置若罔聞的道理:“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彼^“深處”,自然是指人跡罕至的地方,只有在這樣遠離“市朝”的“深處”,才不會見到熙熙攘攘為名、為利而來的“市朝人”,這才有了精神世界的安寧與自在。難怪唐代詩人賈島要用“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尋隱者不遇》)這樣的詩句來表現隱士的生活,這完全可以視為李殉詞作中“深處”二字的最好注腳。端賴在山林“深處”,故而“經年不見市朝人”,也就能真正做到“無聲無色”。這大概就是詞人在山林隱遁中所感悟到的“希夷微妙旨”吧!
“潛喜”是詞人內心的一種情感狀態,非常耐人尋味。其中既有自得其樂的意思,也有一種淡淡的無人賞會的孤寂,但不管怎樣,他依然無怨無悔,因為“希夷微妙旨”就足以讓他受用不盡。在詞作的最后,李珣借用屈原辭賦中的典故,把自己樂而忘返,無怨無悔的情志和欣悅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楊旭輝)
鏈接 詞牌《定風波》?!抖L波》本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后用為詞調。又稱為《定風流》《定風波令》?!对~譜》卷一四以五代時期歐陽炯的《定風波》(暖日閑窗映碧紗)為正體,該詞六十二字,平仄韻互換;還有全用平韻的。此外更有九十九字、一百字、一百零五字的,則系《定風波慢》。
上一篇:《兩宋詞·嚴蕊·卜算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歐陽炯·定風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