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建炎后語》原文與賞析
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趕著行在發酒醋。
南宋在建都臨安以后,只求茍安妥協,不思作為。面對強大的南下金兵固然是屈膝投降,稱臣納貢,即使對于殺人放火的潰軍盜匪,也往往采取姑息政策,封官許愿,“招安”了事。生活上又奢侈荒淫,大興土木,修建明堂第宅,官吏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政府的六部衙門,只要沾上一點權和利的邊的管考勤和晉升的吏部,管懲治犯罪的刑部,以及管戶口財賦的戶部等都是“近水樓臺”,以致于“吏、戶、刑三曹吏胥,人人致富。”(《老學庵筆記》)當時是臨安民間就流行著:“吏動封考,三婆兩嫂; 戶度金倉,細酒肥羊;刑部北門,人肉餛鈍。”這樣的話。意思是,管封考的可以娶來三妻四妾;管倉庫的吃的是細酒肥羊;管刑部的,等于以人肉為餛鈍。當時人民憤怒地喊道:“仕途捷徑年過賊,上將奇謀是受招。”(靖康之變,有題關中驛舍之壁)
廣大人民群眾陷入了金兵蹂躪、潰軍搶掠、官吏壓榨的水深火熱當中。理宗紹定四年江西安撫使朱勝非描寫他一路所見說:“自入衡州界(居民村落) 有屋無人; 入潭州界,有屋無壁; 入袁州界,則人屋俱無。”
在這樣歷史背景下,產生了這首民歌。
歌是用兩個設問句來開頭的,一個是升官,另一個是發財,是人們生活中的白熾熱點,所以最能引起興趣。上一句問道“想得到官位嗎?”按常規說起碼應是奉公守法,還得加上十載寒窗,金榜題名之類的努力和好運,也許才得以遂愿。可是這里的回答卻出人意外,完全和常規相反,是胡作非為,應當砍頭的“殺人放火”。因為朝廷對付殺人放火的辦法是“招安”,一經招安,自然便有得官做。于是,殺人放火便成了當官的臺階。下一句問道“想富起來嗎?”按常規說應是勞動或勤儉或者什么正當的途徑,也許才能遂愿。可是這里的回答又是常規途徑之外的“發酒醋”。發酒醋和“富”中間有什么聯系呢?歌里沒有明說,但是線索很清楚,讀者去填充吧。
面對“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和貪污腐化,雁過拔毛的社會現實,歌人的感情是憤激的,但是在揭露這種矛盾時,歌的作者只用了生活中常見的事和常說的話,而沒有任何夸飾和形容。比如“欲得官”、“欲得富”“殺人放火”“發酒醋”之類都是。但是由于它的典型意義深刻,因而藝術魅力也就很強,這大概就是詩家所謂的 “用常得奇”吧。
上一篇:《唐代民歌·山鷓鴣(二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式微》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