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蘇庠·臨江仙》蘇 庠
蘇 庠
獵獵風蒲初暑過①,蕭然庭戶秋清②。野航渡口帶煙橫③。晚山千萬疊,別鶴兩三聲④。秋水芙蓉聊蕩槳⑤,一樽同破愁城⑥。蓼花灘上白鷗明⑦。暮云連極浦,急雨暗長汀⑧。
注釋 ①獵獵:此處指蒲柳隨風飄拂貌。風蒲:蒲柳,也稱水楊,入秋便凋零。②蕭然:空寂。庭戶:泛指庭院。③野航:指農家小船。④別鶴:離群的野鶴。⑤芙蓉:荷花。⑥樽(zūn):古代的盛酒器具。愁城:喻愁苦難消的心境。⑦蓼(liǎo)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披針形,花淡白色或淡紅色。⑧極浦:遠浦,遙遠的水濱。長?。核?或水中)長形的平地。
秋荷野鳧圖 【宋】佚名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本詞乃是一首寫秋景秋愁之作。上闋寫秋日傍晚湖邊渡口的蕭疏凄婉景致,下闋寫作者湖上泛舟醉酒所見暮云急雨下的愁景愁色。
上闋首二句寫時令的轉換,由初暑到清秋。秋意秋情通過“風蒲”和“庭戶”兩個意象來烘托,可算暗示出蒲柳人家的清秋風情了。“風蒲”即是蒲柳,蒲柳最是感秋之物,其瘦削纖細,低垂在江邊,在獵獵江風中,飄拂晃動,秋風起殘葉便飄落。蒲柳沒有垂柳的纖弱柔麗和婀娜多姿,與蘆葦、蒲草一般生長在江邊湖岸,容易被人忽視,本詞選此為觀察點以突出“秋清”,可謂視角獨到。作者所勾勒的畫面既暗含有水邊圖景,又點染著人家風味,可謂深得中國山水畫強調自然與人文相融相生的旨趣。上闋第三句“野航”“渡口”“煙橫”三個意象用一“帶”字串聯起來,盡顯清秋飄柔、閑適、自然之態。寫農家小船用“野航”一詞更能渲染出天地風物秋景中的色調和隱居山水的質野?!巴砩角f疊,別鶴兩三聲”,分別從視覺與聽覺方面寫秋意的沉郁與凄婉?!巴砩健北疽褞нt暮之色,“千萬疊”又平添壓抑之感,此景此情,盡讓離索寡居之白鶴的兩三聲哀婉地傳達了出來。
上闋寫景出情,下闋出情融景。下闋首二句寫出了作者的秋思秋愁,“蕩槳”有閑雅、“一樽”破“愁城”。作者寫景抒情善于從部分以達整體,有“槳”而必有泛舟,有“樽”則必有醉酒。“聊”字可顯作者閑適自然的心態,可謂與天地同境,同萬物共樂,物我兩忘也?!俺畛恰钡囊庀罂芍^絕妙,此詞源出南朝文學家庾信《愁賦》“攻許愁城終不破”之句,表達人內心深處的極度愁苦。作者試圖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破”字如此干脆利落,如秋風卷起落葉,勇士攻破城門一般,寫出作者與天地相參,通達自然,沒有塵念的隱逸心境。下闋末三句寫景,色調頗有波折,充分展示出秋雨時節變換突然的天地景象,與作者的愁緒變化無涉?!稗せā敝t與“白鷗”之白,色彩對比鮮明,“暮云”與“急雨”氣勢各有千秋,一明一暗,一極一長,氣象開闊,場景變換,突出秋風秋水、秋云秋雨之萬種風情、百種嬌態。
全詞儼然一幅江山秋景圖,蒲柳、閑庭、野航、渡口、橫煙、晚山、別鶴、芙蓉、蓼花、白鷗、暮云、極浦、急雨、長汀等意象,簡練而凝神,手筆大氣而疏朗,意象營構而相生,以鋪陳和烘托整體之境界為歸旨。因作者一生淡泊名利,隱居不仕,終身混跡江湖,故其詞境亦極蕭疏,氣調清新,有塵外之音,給北宋末年的詞壇帶來飄逸之氣。(張偉特)
鏈接 宋代的第一大海港——泉州。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泉州設市舶司,南宋時泉州超越廣州和明州成為全國第一大港。通商國家和地區最多達七十余個,南宋時赴南洋都到此搭船。當地居民不少為在此經商、游歷和傳教的蕃客,他們在此設立蕃坊,開辦蕃學。宋廷則設來遠驛接待來使與外商。農業、手工業發達。郊外山區遍墾梯田,平原廣建水利。出口以陶瓷、茶葉、絲織品為主,是海船生產的重要基地。南宋末還發展為全國絲織中心之一。文化昌盛,人才眾多,蔡襄、朱熹、真德秀等文化名人均在此從事過文化活動。曾公亮、蘇頌皆當地人,曾設有東湖書院。民間歌舞戲劇盛行。所建洛陽橋、安平橋等眾多長橋聞名于世,對我國古代橋梁建筑產生過重要影響。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宗教建筑亦十分有名,其中清凈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開元寺雙塔、姑嫂塔、老君巖造象,九日山祈風刻石、草庵摩尼教遺址,均為泉州遺存的宋代珍貴文物。
上一篇:《兩宋詞·晁補之·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葉夢得·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