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葉夢得·臨江仙》葉夢得
葉夢得
西園右春亭新成
手種千株桃李樹,參差半已成陰①。主人何事馬骎骎②。二年江海路③,空負(fù)種花心。試向中間安小檻④,此還長要追尋。卻驚搖落動悲吟⑤。春歸知早晚⑥,為我變層林。
注釋 ①參差:差不多,大概。成陰:綠葉覆蓋成蔭,謂繁茂狀。②骎(qīn)骎:馬疾速奔馳貌。③江海:指四方各地。江海路為浪跡四方之意。④小檻:小欄桿。⑤搖落:零落、凋殘。悲吟:哀嘆。⑥春歸:春去。
桃花圖 【宋】佚名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感懷的詞。
本詞題為“西園右春亭新成”。開篇寫園子里一個亭子剛剛蓋好,詞人在亭中四顧,看到幾年前親手種植的桃李樹,發(fā)出了“參差半已成陰”的感慨。乍看這兩句是單純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再看下文卻不僅僅如此。“主人何事馬骎骎”,似用桃李之口問出,略帶責(zé)問之意,又似作者自問,略抱愧疚之心。到底是什么事情使詞人匆忙來去,無暇他顧?最后二句像是給出回答,卻又像是根本沒有回答而依然是這個問題的延伸。兩年間四海漂泊,天涯羈旅,沒有能好好照料這些親手種植的桃李樹,空負(fù)了當(dāng)年一番種花的心思。陸游在《梅花絕句》中寫道“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他恨不得化身千億來到每一株梅樹前面細(xì)細(xì)賞玩、照料。而本詞中“二年江海路,空負(fù)種花心”卻正好與其相反,詞人種下樹后,便再也沒有好好照料欣賞過,所以再見到時才會有開篇提到的“參差半已成陰”的恍然之感。讀到此處,便可發(fā)現(xiàn)詞人不單作光陰飛逝之嘆,并且更進(jìn)一步地感慨時光走過所帶來的變化。兩年前種花之時詞人怎會想到兩年后會在此慨嘆空負(fù)了當(dāng)初種花的心意,他是絕沒有想過要冷落這些桃李的。而兩年間的“馬骎骎”和“江海路”,他又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漂泊和遭遇,才會有家難回,連種花心都要負(fù)了。這其中的隱痛,自不必多說。
下闋開始看似與上闋無甚關(guān)聯(lián)。作者想要在亭子中間安小欄桿,卻還要追尋。這又是為何?原因已在上闋中給出了。詞人當(dāng)年種了桃李樹,后來卻完全負(fù)了那時的一番心意。如今試向安小檻,又哪知以后這番心意會變得如何呢? 如果再來需要主人馬骎骎的事情,是不是又要辜負(fù)了這般心思呢?下句一個“驚”字把思緒突然扯開,忽見樹葉飄零,不由悲從心起。此處之悲,一悲搖落,草木搖落自古就是可悲之事;二悲身世,應(yīng)著上闋的“江海路”,飄零的又何止是落葉呢?但作者并沒有一悲到底,任傷情一往無回,而是用最后兩句把它消解了——春天歸去的恰是時候,為我變出眼前這層層樹林。這才令讀者沒有忘記,即便詞人經(jīng)歷了“二年江海路”,可畢竟還是回到家中,還有這滿園桃李和新成的小亭等候著他,慰藉著他漂泊的心。
上闋先寫“半已成陰”的果,后寫“江海路”的因,感情層層推進(jìn),步步深入,令感懷意味深長。下闋情緒跌宕起伏,從“安小檻”的含蓄到“動悲吟”的傷情再到“變層林”的豁達(dá),令全詞的情感立體豐富,耐人尋味。(孫棣)
上一篇:《兩宋詞·蘇庠·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朱敦儒·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