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賀鑄·望湘人》賀 鑄
賀 鑄
春 思
厭鶯聲到枕,花氣動簾①,醉魂愁夢相半。被惜馀薰②,帶驚剩眼③。幾許傷春春晚。淚竹痕鮮④,佩蘭香老⑤,湘天濃暖。記小江、風月佳時,屢約非煙游伴⑥。須信鸞弦易斷⑦。奈云和再鼓⑧,曲終人遠。 認羅襪無蹤⑨,舊處弄波清淺。 青翰棹艤⑩,白蘋洲畔(11)。盡目臨皋飛觀(12)。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注釋 ①花氣:花的香氣。②被:被子。馀薰:余香。③剩眼:因肢體消瘦,腰中革帶空出的孔眼。《南史·沈約傳》載,沈約言己老病,有“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之語。④淚竹:相傳堯有二女,為舜的妃子。舜死,二女灑淚于竹,竹盡斑。⑤佩蘭:《楚辭·離騷》:“紉秋蘭以為佩?!雹薹菬煟杭床椒菬煟莆涔珮I之妾,貌美多情。此指情人。⑦鸞弦:琴弦。⑧云和:山名。《周禮·春官》有“云和之琴瑟”句,后為琴瑟的代名詞。⑨“認羅襪”二句: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绷_襪:絲羅制的襪,此處代指情人。⑩青翰:船名。西漢劉向《說苑》:“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棹艤(yǐ):棹,劃船的工具,此指船。艤,停船靠岸。(11)白蘋(pín):一種生長在水中的蕨類植物。(12)皋(gāo):水邊的高地。
鑒賞 本詞是一首懷人之作,主要寫了對戀人相思之情。運用鋪敘、渲染、點染的筆法,使得全文情景交融。
首二句中“鶯聲到枕”“花氣動簾”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圖景:婉轉的鶯啼聲傳到枕邊,清新的花香穿透了門簾的阻隔,進入室內。春意濃得四溢,所以才會“動簾”。而面對一片大好春光,詞人卻沒有心情欣賞,而在其前冠以“厭”字,情緒陡然一轉,由樂景轉入哀情,引人注意?!白砘瓿顗粝喟搿本涿枥L了詞人的現實生活:一半“醉魂”,一半“愁夢”,詞人醉愁相加,已無心享受大好春光。
“被惜馀薰”暗示佳人已去,留下淡淡余香?!扳拧睘樘搶?,詞人因太思念戀人進而想象被子上有她的余香,并把一已之情移至于物,以“惜”字將被子擬人化?!皫@剩眼”句不禁讓人想起柳永《蝶戀花》詞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樣的執著與深情,前幾句中“厭”“醉”“愁”這些與外界美好環境不相稱的情緒至此找到了答案。不過詞人的相思之情并沒有噴薄而出,卻是欲言又止,另起話題:“幾許傷春春晚。”“幾許傷春”可知傷春已久,但春意并不因詞人的哀傷而停留。晚春來臨,春天漸漸遠去。這其中既有對春光易逝的無奈,又有與戀人相處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痛苦。
“淚竹痕鮮,佩蘭香老”列舉了其他可傷之景:湘妃竹的竹斑,仿佛新灑下的淚痕;屈原的秋蘭佩,其香已淡了。無論新老之物,都令人心生哀惋之情,渲染了詞人懷人的苦愁情緒。此句中景語皆情語,情與景完美交融?!坝浶〗?、風月佳時,屢約非煙游伴”話鋒又一轉,回憶起以往的生活片段:清風朗月,小江之畔,自己多次與戀人一起游玩??此破戒佒睌?,還似帶有一絲歡快情緒。但由于有了前面的層層渲染和鋪墊,在悲情的籠罩之下寫樂景,強烈的對比更讓人有痛心之感。
下闋“須信鸞弦易斷”,因為“鸞弦”“易斷”,讓人不得不信好事難全,所以說是“須信”。“須”字有被強迫感,透露出詞人的無奈。所以下一句中“云和再鼓”前加一“奈”字,戀人已經離去,雖有續弦相補,但心中始終放不下她,依舊為她所牽掛,所以才會感嘆“曲終人遠”。欲“認羅襪”,想見她,她卻“無蹤”?!芭f處弄波清淺”在此有兩層含義:一則詞人思人心切,來到情人以前“弄波清淺”的“舊處”懷念她;另一則因為太想念而產生了幻覺,在“舊處”仿佛看到她“弄波清淺”。
“青翰棹艤”三句,寫詞人架著青翰船在長滿“白蘋”的“洲畔”停泊,進而登上水邊的高地,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然而緊接著以“不解寄、一字相思”句寫出了他的相思滿懷無法排解?!安唤饧摹迸c上文“鸞弦易斷”“曲終人遠”相呼應,深化了此時凄婉悲涼之心情。但結句“幸有歸來雙燕”一句,又為情感上的逆轉。“歸燕”表明是舊時燕,雖麗人已去,相見無期,令人黯然神傷,但似曾相識的舊時雙燕卻翩翩歸來,給人以安慰。燕的歸來恰巧填補了詞人此時心靈的空虛,故以“幸有”二字以自寬。當然,所謂“幸有”背后又蘊涵著不盡的凄涼、寂寞與感傷。這與起句“厭鶯聲到枕”遙遙挽合,是詞人詩思縝密處。
本詞大量運用點染法,即情思并非一瀉無余,而是情一點出,即以景物烘托渲染,如“被惜馀薰,帶驚剩眼,幾許傷春春晚”,與秦觀的詞在寫法上有共同點;多用借代手法,如“淚竹痕鮮,佩蘭香老,湘天濃暖”“須信鸞弦易斷,奈云和再鼓,曲終人遠”等句,表達委婉含蓄隱晦,與唐李商隱的詩有相似之處。(劉錢妮)
玉堂富貴圖(局部) 【五代】 徐熙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集評 明·李攀龍:“詞雖婉麗,意實展轉不盡,誦之隱隱如奏清廟朱弦,一唱三嘆。”(《草堂詩馀雋》)
清·黃蘇:“意致濃腴,得《騷》《怨》之遺韻。”(《蓼園詞選》)
上一篇:《兩宋詞·金德淑·望江南》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璟·望遠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