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鄭光祖《虎牢關三戰呂布》原文與翻譯、賞析
【天下樂】 哥也,幾時能夠鐵甲將軍夜過關?若是今也波番,今番到那兩陣間,但贏的我這馬蹄兒倒褪可也難上難。垓心里手掿著槍,殺場上硬睜著眼。哥也,敢戰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憚。
【那吒令】不是這個張翼德,我覷呂溫侯似等閑。則我這條丈八矛,將方天戟來小看??缦逻@匹豹月烏,不剌剌把赤兔馬來當翻。憑著我這捉將手,挾人慣。兩條臂有似的這欄關。
【鵲踏枝】 上陣處磕搭的攥住獅蠻,交馬處滴溜撲摔下雕鞍。直殺的他敗將投降,戰馬空還,敗殘軍將追也那后趕,他每可都撇漾了些金鼓旗幡。
故事源于 《三國志平話》。是說呂布拜董卓為義父,鎮守虎牢關,兵強馬壯,要奪取江山。袁紹聚集十八路諸侯抵虎牢關下,與呂軍會戰,卻不能取勝。隨軍參謀曹操運糧草途經平原縣,與在此為縣令的劉備及其義弟關、張二人,論及呂布之勇,并勸三人前去助戰。劉、關二人猶豫,張卻執意要去。三人由曹操推薦往投元帥孫堅。孫因見他們官職卑小,初不很重視,后因呂布索戰,在曹操的勸說下,帶他們兄弟三人迎戰。孫堅戰敗,衣盔被呂布奪去。張飛幫他奪回。后來呂布前來挑戰,單搦張飛出戰。劉、關、張三人應戰,大敗呂布。
此所選三曲是寫張飛急切求戰呂布的心情。在這一折的開頭,描寫了十八路諸侯戰呂布的情景,居然無一能勝呂布,而且很多將領都是酒囊飯袋。因此在曹操邀劉備三兄弟出戰呂布時,劉備便說 “俺手下兵微將寡,怎生破的呂布”; 關羽與大哥一個調門,也說“兵微將寡”,去不得。張飛早就對他們當時的處境不滿了,雖然劉備治理平原縣頗有政績,小日子過得也還不錯。但是他總覺得 “每日家赤閑白閑,虎軀慵懶”,很不是滋味,想從龍困淺水的境況中,沖飛騰空。【天下樂】 第一句就說: “哥也,幾時能夠鐵甲將軍夜過關”,表達他求戰若渴的心情。劉、關二人豈不想大干一場? 只是一直沒有機遇。而這次如出戰,卻又沒有必勝的把握。張飛生性魯莽,劉、關要沉著得多,由此,顧慮也會更多。劉問張,十八路諸侯贏不得呂布,我們又能到什么地步呢?這就引發了張飛的豪情壯志,他說呂布雖勇,要打贏自己也難上加難。他不會“馬蹄兒倒褪”,即作戰時敗退的。接著,“垓心里” 兩句形容自己在戰場中心,四面是敵的情況下手握武器,怒目圓睜的雄姿,雖然字數不多,倒很傳神?!?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gsdq/sgsc/"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三國演義》 形容張飛 “豹頭環眼,燕頷虎須”。《三國志·蜀書·張飛傳》 曾描寫張飛在當陽之長坂,為戰敗的劉備斷后,說“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 ‘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敵皆無敢近者”。看來戰場上的張飛確是怒目金剛式的勇將?!案覒稹?句形容其驍勇善戰,不畏強敵,敢于纏斗。又,“垓”,戰場,“垓心”,戰場之中心,這是小說、戲曲中常用語詞。
【那吒令】 更有針對性,較為細致地描寫他將與呂布如何如何地作戰: 他的丈八矛直不把呂布的方天戟當回事兒,跨下的馬豹月烏也會踢翻呂布的赤兔馬。尤其是他的兩條鐵臂,慣會挾人捉將,定能將呂布活捉。【鵲踏枝】 的前兩句寫他如何活捉呂布: “磕搭的攥住獅蠻 (即獅蠻帶),交馬處滴溜撲摔下雕鞍”。既然捉住了主將,自然勝利在握,“直殺的他” 以下幾句描寫呂布軍敗將投降,戰馬空還,丟盔卸甲的狼狽模樣。這兩曲雖然是張飛的想象,有點像癡人說夢,戰爭的實際情況當然有待檢驗。但是,卻比較充分地刻畫出張飛勇敢自信又帶些魯莽的性格。在當時,十八路諸侯皆為呂布敗將,連劉、關二人都沒有信心的情況下,他的勇敢自信倒是一劑清涼散,多少能廓清一些消極悲觀的氣氛。他的自信當然是建筑在自己的勇氣和戰爭本領之上,所以不能說是盲目自信,而最可貴的是那種一往直前、不服輸、不怕強敵的氣勢,這是一個將軍必須具備的品質。人們都稱他為 “莽張飛”,魯莽是他性格特征的一個方面,“莽” 自然有弊,可是有時候卻會成為一種可愛的特點,那種率直、真誠,那種不作計較的勇敢行動,和敢于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的精神,會令人肅然起敬。就因為這樣,他才會在劉關二人猶豫不決時,拍案而起,而且說出一番鼓舞人的話來,而這些話也帶有他獨有的性格特征。試想,換了劉備或關羽,即使認為自己能戰勝呂布,卻也不會滔滔不絕地大講其如何能戰勝呂布,想必是含蓄地謙虛一番,再暗示些什么。但這就是張飛,這就是他必定會說的性格化的語言。
上一篇:《虎囊彈·山門》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虬髯翁》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