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滿江紅①·朱熹》劉知郡生朝②
劉知郡生朝②
秀野詩翁③,念故山、十年乖隔④。聊命駕⑤、朱門舊隱⑥,綠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⑦。更流傳、麗藻借江天,留春色。 過里社,將兒侄。談往事,悲陳跡。喜尊前現(xiàn)在,鏡中如昔。兩鬢全期煙樹綠,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
①滿江紅,詞牌名。 ②生朝,生日。 ③秀野,秀美的原野。詩翁,指負(fù)有詩名而年事較高者。后亦為對詩人的尊稱。 ④乖隔,分離,別離。 ⑤命駕,命人駕車馬。謂立即動身。“千里命駕”,于千里之外命人駕車。謂遠(yuǎn)地來訪。《晉書·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朋友》:“謝遠(yuǎn)方朋友過訪,曰仰辱千里命駕。” ⑥朱門,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舊時借指豪富人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意思是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象。 ⑦釭ɡānɡ,油燈。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圓口,三足。
這是一首為好友劉知郡的生日所做的抒懷之詞。文中表達(dá)了對劉知郡隱居生活的贊羨以及和好友相聚的歡樂之情。
上片描述了劉知郡的隱居生活情形,字里行間都流露出詞人對好友的思念和贊美之情。開篇以“秀野詩翁”起筆,深情地表達(dá)了對好友的思念與尊敬。故鄉(xiāng)的人和故鄉(xiāng)的山一樣,別離已十年了,速速命人駕好車馬,前去看望老友。“朱門舊隱,綠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這是運用想像,濃墨重彩地描繪府宅的環(huán)境和生日宴席的場景。朱門高墻,綠槐環(huán)繞,新路交錯,清幽的環(huán)境,在雨后初晴的傍晚仍是暖意洋洋,燈光盈盈,佳釀芳香,珍美的酒宴令人陶醉。更有辭藻華麗的詩文,寫盡江天、春色的宜人美景,在席間流傳。
下片寫“尊前現(xiàn)在,鏡中如昔”的情景,抒發(fā)極度歡樂的情感。“過里社,將兒侄。談往事,悲陳跡”這是實寫和家人在途中的情景。穿過里社,攜帶著兒侄,談?wù)撝盏纳钋樾危闹谐錆M了無盡的悲傷。以下又轉(zhuǎn)入想象,高興的是,把酒問盞,鏡中人仍是兩鬢青青如煙樹綠,雙眸好比寒潭碧。這是對超然物外的隱居生活情境的高度濃縮與贊美。“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結(jié)句直抒胸臆,只等一年、一度、一歸來,與詩翁相聚,和詩暢飲,那是多么歡樂的事情啊!
詞人運用豐富的想像和虛實相結(jié)合的手法,通過“秀野詩翁”“故山”“朱門”“綠槐新陌”“好雨初晴”“春色”“煙樹”“寒潭”等色彩鮮明的意象,生動地描摹了一幅怡然自得的隱士生活圖畫,也是作者思想感情最直白地再現(xiàn)。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詩人、哲學(xué)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jìn)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xué)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xué),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rèn)為理是世界的本質(zhì),“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學(xué)識淵博,對經(jīng)學(xué)、史學(xué)、文學(xué)、樂律乃至自然科學(xué)都有研究,多有著述。其詞作語言秀正,風(fēng)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jīng)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
代表詞作:《水調(diào)歌頭·江水浸云影》《菩薩蠻》(一)、《南鄉(xiāng)子》、《憶秦娥》(二)等。
●滿江紅,參見第182頁相關(guān)介紹。
●相傳,朱熹為避“偽學(xué)”之禍,路過山下村,在茶館歇息。茶館主人是個年近半百的婦女,膝下僅有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名叫“下山”。這下山自幼好學(xué),終日手不釋卷。朱熹既是一代大儒,自然喜的是讀書郎,愛的是棟梁材。他沉吟一會,從身上摸出一枚通寶,笑著吩咐道:“替我辦九樣下酒菜來。”女主人接銅錢在手,心里像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區(qū)區(qū)一枚銅錢如何端出九碗菜?怔怔地愣在那里。下山見母親受窘,抓起銅錢說:“媽媽,我有辦法!”
下山如飛竄出茶館,不一會兒,只見他提著一把韭菜喜眉笑眼地站在朱熹面前。朱熹見狀,忙把下山摟在懷里,抖動著花白胡須,高興地流出淚水。原來,“韭”與“九”同音,朱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驗證下山的才學(xué)。朱熹住了一夜,第二天帶走了下山,悉心教授。那下山不負(fù)師教,高中進(jìn)士,官拜兩浙路提點刑獄。他為感激朱熹提攜教誨之恩,在茶館原地修起一座“朱子祠”,內(nèi)供朱熹牌位。春秋兩季,鄉(xiāng)人頂禮膜拜,遺跡至今尚存。
陶淵明后,以書寫隱居生活的詩作大量涌現(xiàn),而且佳作如云。
摸魚子
高愛山隱居
張炎
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橫孤艇。眠鷗未醒。甚占得莼鄉(xiāng),都無人見,斜照起春暝。還重省。 豈料山中秦晉,桃源今度難認(rèn)。林間即是長生路,一笑原非捷徑。深更靜。待散發(fā)吹簫,跨鶴天風(fēng)冷。憑高露飲。正碧落塵空,光搖半壁,月在萬松頂。
這首詞是描寫作者隱居生活的。張炎應(yīng)召北上抄寫“藏經(jīng)”南歸后,在山陰一帶流寓,曾在鏡湖一帶隱居。高愛山是其隱居之所。這首詞表達(dá)了他對元政權(quán)嚴(yán)重不滿和敵對情緒。
起筆短促而突兀,令人精神一振。借古代著名隱士陶淵明之意,暗示了其中“與世相違”的深意,為全詞定下了基調(diào)。隨之寫湖波之清涼朗澈和氣候之爽潤宜人。繼而寫湖中的倒影:晴暖的山光、蒼翠的樹色,斑駁的花影,都映照在這面天然的鏡子里。接著寫遠(yuǎn)處的沙灘,柳陰下的小艇,構(gòu)成清幽的畫面。最后化用張翰思吳中故鄉(xiāng)莼羹、鱸魚膾故事,指隱逸之鄉(xiāng)。在隱士之生活天地,萬籟俱寂,人蹤不見,只有斜陽的余暉在閃耀。
下片波瀾驟起。夕陽落下的一抹余暉斜照,暮色蒼茫,令人浮想聯(lián)翩:在這與世隔絕的山間也難逃世事更換的影響,原來桃源仙境般的地方,海市蜃樓了!何處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樂土呢?慨嘆之余,他又自我慰解,繃緊的琴弦終于松弛了下來。
接下幾句如同一串串美妙的樂符,連串成一曲明亮的樂章。令人有飄飄欲仙之感。在萬壑松風(fēng)之夜,詞人徜徉在吹簫跨鶴,凌風(fēng)飲露的意境中,希冀從此拋撇開那充滿不安和苦難的惡濁的塵世。
上闋以寫實景為主,字字落地有聲;下闋以抒情為主,情情景景皆為幻象。作者欲為通過這種方式重覓光明。用語句平實、遒煉來貫情,意境較為獨特。
以隱居為題的詩詞常用“桃源仙境”為意象,表達(dá)自己的追求,或?qū)ΜF(xiàn)實境況的不滿。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
兩鬢全期煙樹綠,方瞳好映寒潭碧。
上一篇:宋詞《滿江紅·岳飛》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滿江紅·汪莘》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