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楊下采?!吩呐c賞析
飛絲惹綠塵,軟葉對孤輪。今朝入園去,物色強著人。
這是一首以柳起興,吟詠別情的詩作。“飛絲惹綠塵,軟葉對孤輪。”以對句起,從全方位突出暮春的特征——“物色”之“綠”?!帮w絲惹綠塵”是說柳絲在春風的吹拂下,綠色似粉末一樣,一天天把它染綠了?!帮w絲”不應解為暮春游絲飛舞,因為作為載體,游絲無論如何不能成為綠絲。其義與白居易《天津橋》“柳絲裊裊風繰出”相類似,都是以擬人手法寫柳絲變綠。不過,此句用一動詞 “惹”字,使柳具有性格特征,表現了柳的主動性。從賦形去看,柳絲不停地飄舞,有意抖擻風姿,招惹“綠塵”?!熬G塵”的想象更是奇特,將柳樹自身的逢春抽卷想象為外在的空氣中的色素,這種想象不僅生動地表現出春的活力,而且通過對柳樹的招惹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的因景及情。這一句扣題中 “楊下”,使傳統的樂府題目 “采?!庇辛颂囟ǖ谋尘埃箤懴嗨嫉囊庀蟊碚鞲鼮橥怀觥!败浫~對孤輪”意思是說:在剛升起的一輪春日的照耀下,桑樹葉顯得格外柔嫩?!败浫~”是形容桑葉柔嫩的樣子?!肮螺啞笔峭粚懘禾煸绯康奶栍执笥謭A?!肮螺啞痹谶@里能否理解為“一輪明月”?如 “皎皎空中孤月輪”(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那樣一種溶溶月色的空明境界?若這樣解,無論是寫景還是寫情都是非常動人的。但是,倘若解為月亮,從意義上顯得不連貫,或者說跳躍性太大。再則,作者在這里刻意表現的是 “物色”,所以將 “孤輪”釋為太陽是順理成章的,更何況描寫景物別有妙筆生花之處。前一句展示的是風的活力,這一句突寫的是光的柔和,在陽光的照耀下,柳條與桑葉交相輝映,條狀與片狀的動態美亦相映成趣,帶露的桑葉不時地閃爍著綠色的光點??傊谶@一空間里展示的是一個綠色世界,當然也是一派暮春景象。這一景象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形成一個反差,抒情主人公留戀的是花事,眼前這一片景又是她不愿見到的,因此在表現這一景物時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孤”字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之感。
“今朝入園去,物色強著人?!眱删湟詫懭宋餅橹鳎淮雸@的時間及入園的感受,抒發了入園時的傷春之情。從“入園”這件事發生的順序,“入園”應放在詩的開頭,然后寫視覺,最后突寫感覺。作者為了表現女主人公惜春的特殊心態,所以首先突寫女主人公視覺中的形象,然后以“今朝”關合主體與客體,夸大了視覺形象變化的突然性,強調春在一夜之間逝去?!拔锷珡娭恕笔钦f,綠色在今天早晨是那樣強人所難地要人接受,而且是那樣咄咄逼人。“物色”是一篇之眼,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主觀感受,思婦一片惜花傷春之情,美人遲暮之感借暮春之景婉轉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特色是突出了暮春桑園的景物特征,以“物色”顯示出自然界的活力,襯寫落花人的淡淡愁思,傳情雖深沉而景不衰颯,達到了情與景的和諧統一,虛寫情實寫景的完美結合。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木蘭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林則徐禁鴉片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