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實節
六年前見傾城色①,猶是云英未嫁身②。
今日相逢重問姓,座中愁殺白頭人③。
【注釋】
①傾城:指女子美貌。《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見傾人城,再見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后遂以“傾國傾城”來形容美麗的女子。②云英:鐘陵妓女。《鑒誡錄》:“(羅隱)初赴舉之日,于鐘陵筵席上與娼妓云英同席。一紀后,下第,又經鐘陵,復與云英相見。云英撫掌曰:‘羅秀才猶未脫白矣。’隱雖內恥,尋亦嘲之:‘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③愁殺:極度悲愁。
【評說】
本詩選自羅振玉輯姜實節《鶴澗先生遺詩》。
姜實節(1647—1709),清代畫家。姜埰之子,字學在,號鶴澗,山東萊陽人,長年流寓吳縣(今江蘇蘇州)。好古不圖榮華,一生未仕。工詩書畫,詩尤以七言絕句見長。著有《焚余草》。
簪(zan)花,即插花。按古制,每逢典禮宴會佳節,女子都頭戴鮮花。在古代仕女畫中,這一形象屢見不鮮,如唐代畫家周昉的名作《簪花仕女圖》,表現了貴族婦女閑庭信步,養尊處優的生活。而這首為青樓舊時佳人畫像所題之詩,卻表現了截然不同的趣味和主旨。全詩通過前后的強烈對比,寫出了主人公的生活變化。六年前的美人,一副傾國傾城之貌,猶如云英未嫁時的姿容,絕世無雙。可如今再次相逢,早已面目全非,判若兩人,甚至當面不識,還要重問姓名。當聽到過去熟悉的姓氏之后,頓時使我這個座中白頭人感到萬般的悲戚與傷感。雖然詩中沒有正面描寫佳人容貌的衰老,但讀者全然可以想見。
全詩詩意與羅隱舊作相通,不僅有傷于婦人,更有自憐之意,正如洪亮吉所說:“‘我未成名君未嫁’,同傷淪落也;‘爾得老成余白首’,同悲老大;用意不同,而寄慨則一。”(《北江詩話》)通過強烈對比與側面描寫,極大地增強了詩歌中表現出來的草木零落、美人遲暮之感,令人傷心迸淚。
上一篇:《題秀石疏林》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苕溪漁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