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上聲歌八首·其三》原文與賞析
初歌《子夜曲》,改調促鳴箏。四座暫寂靜,聽我歌《上聲》。
這首詩表現歌女的演唱生活。
南朝民歌雖然大多為歌伎所作,也大多是由歌女所演唱,但在民歌中真正表現歌女的歌伎生涯的并不多,因此本篇倒顯得格外有價值了。
“初歌 《子夜曲》”,是說歌女最初所演唱的歌曲是 《子夜歌》。《子夜歌》也是以哀傷痛苦為基本格調的。《唐書 ·樂志》曰: “《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大子夜歌》也曾對 《子夜歌》進行評論: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是說《子夜歌》音律明麗流暢,具有自然質樸的韻味,而沒有矯柔造作的氣息 “改調促鳴箏”,寫歌女在演唱 《子夜歌》之后改換調子,使調子變得急促。由此可見,《子夜歌》主要是以輕柔為基本格調,而 《上聲歌》則主要是以急迫、緊促為基本旋律,同樣是表現悲哀、痛苦,但一弱一強、一柔一剛。“四座暫寂靜”,四座,四周之圍觀聽唱者。暫,突然。這句寫聽者的反應,因為正唱 《子夜曲》,突然間改換了調子,使聽者頓覺不同,集中精力來欣賞,故曰“暫寂靜”,盡管聽歌者不少,但毫無聲息,都在靜靜地欣賞歌女的演唱,都沉醉在美妙的音樂當中。末句 “聽我歌《上聲》”,道出了“寂靜” 的原因。
這首詩反映了歌女的演唱生活,再現了歌女的演唱情景。歌女在演唱時,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自換調子,以取得更引人入勝的效果,而聽眾也習慣了這種做法,能夠接受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心理愉悅。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春歌·其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桃葉歌三首·其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