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雨中花·倚西樓》原文與賞析
禁鼓初傳時下打,虛過清風明月夜。眼如魚目幾曾干,心似酒旗終日掛。銀漢低垂星斗斜,院宇空寥燭卸。西樓蕭灑有誰知,教我獨自上來,獨自下。
這首詞寫了一位獨上西樓,徹夜思親念遠的女子。全詞含蓄婉轉,情深意摯。
入夜,宮中報時的鼓聲剛剛傳來,現在還“咚咚咚”地響著,又一個孤獨難熬的夜晚開始了。清風徐徐,明月皎皎,多美的夜啊!然而這清風明月夜又要虛度了。辜負了良辰美景。一個“虛”字透露了作者無限惆悵、遺憾之情。“時下”即現在,指更鼓 “初傳”時,作者強調這個時間,是強調更鼓敲在登樓女子的心上,留下深深的印象。“虛過”即虛度。如果看完全篇再回頭捉磨這個詞,更看出確實是白白等待,“獨自上來,獨自下”,虛度了。
上片三、四句,作者連用了兩個比喻,一個是 “眼如魚目幾曾干”,著眼點不是人眼如魚目,而在“幾曾干”。幾曾干,就是幾時曾干,不曾干。期待,失望,從晝到夜,日復一日,淚如泉涌,以淚洗面。這一夜又淚眼模糊上西樓。再一個比喻是 “心似酒旗終日掛”,雖明白如話,卻也有來歷。古人稱心神不寧為 “心旌”,或 “心旌搖蕩”。旌即旗。《戰國策·楚策》: “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這句的著眼點也不是心旌似酒旗,而在于 “終日掛”。終日掛就是整天不得安寧,整天放心不下。這一夜又心神不定地上西樓。兩個比喻看似平常,卻準確生動地寫眼、寫心,抓住了人的神情心態表現之關鍵,作者用心可知。
下片寫時間流逝,斗轉星移,樓上人仍然形單影只,孤獨寂寞。
“銀漢低垂星斗斜”,銀河低垂星斗西斜,可看作是時間推移,更深夜久的表現;也可看作是寫景,遙望星空,空闊寂寥。接著寫環視院內,夜深人靜,也一樣寂寥,也顯得空闊。天上有閃閃的星光,可屋子里的蠟燭卻早已熄滅了,一片黑暗、凄然。人們都酣然入睡了,有誰知道西樓上還有個人兒孤零零 “獨自上來,獨自下”,冷冷清清,凄凄楚楚! 蕭灑,也就是 “瀟灑”,宋元時詞義為凄清,凄楚、蕭疏。這一詞義與唐代詩人用義側重點不同,唐人多用作清高脫俗,舒暢、輕快,擺脫約束,自由自在等義,與今天常用義相近。如杜甫《飲中八仙歌》: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白居易 《蘭若寓居》: “行止輒自由,甚覺身蕭灑。”這首詞中的女主角,沒有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她有的只是沉重的心情和永遠也擺脫不掉的孤獨。
詞寫了從入夜開始到星月西斜,整整一個晚上,沒有場景的變換,也極少景物的描寫,只有時間的歷程,渴望把 “虛”變 “實”,將 “獨” 變“雙”。結果仍是失望,獨自上下!含蓄是這首詞最大的特點,詞中沒出現過一個思親念遠的字,而讀者卻分明感覺到那癡癡的思念之情飽含于全詞的字里行間。
上一篇:《清代民歌·會試畢題詩(選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伊州歌·入破第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