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澤陂》原文與賞析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 有蒲與蕑。有美一人, 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zhuǎn)伏枕。
本篇所寫的內(nèi)容是:一個男子在湖澤旁的堤岸上見到一個美麗的姑娘,便暗暗地愛戀上她。但姑娘已不可能再見到,他只有憂思感傷,涕淚縱橫,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成寐。
此詩共三章。各章前兩句皆以湖澤堤岸蒲荷蘭為起興,他與美女相會的地點是“彼澤之陂”。“澤”,湖澤。“陂”,湖澤旁障水的堤岸。在這澄澈的湖澤之堤岸,植物茂盛,“有蒲與荷”,“有蒲與蕑”,“有蒲菡萏”。“蒲”,水草,葉狹長而柔韌。荷,荷花。蕑,蘭花。菡萏,荷花之別稱。此起興兼有比義。即以“蒲”、“荷”、“蕑”、“菡萏”比喻女子美麗的容貌與高潔的品格。正如清代朱鶴齡所說: “蒲比性之溫柔,蕑比體之芬芳,芙蕖菡萏比色之華麗。”(《毛詩通義》)這種比反映了詩人對女子深摯的愛慕與迷戀。正因為愛慕迷戀,才用這些芬芳之物來贊美她。不止是用蒲、荷、蘭作比,也用它與“彼澤之陂”一起構(gòu)成優(yōu)美的境界。微波蕩漾澄澈的湖澤之堤岸上,長著一片隨風(fēng)拂動的蒲草、鮮艷嬌美的蘭與荷花,這些正襯托著那女子美麗的姿容,使她顯得更美麗。
這是用比描寫她的容德之美,接著便是直接描寫她身材、容貌、神態(tài)之美: “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有美一人,碩大且儼”。“碩大”,是形容女子身段修長之美。“卷”,通 “婘”,是指她容貌美麗動人。“儼”,是指她神態(tài)端莊文靜,令人敬重。至此,美人的品貌達到完美無瑕的的程度。詩人當然要為之迷戀傾倒了。因此他反復(fù)贊嘆:“有美一人”。這正是詩人所思念的戀人。這是從正面表白了詩人對姑娘如醉如癡的傾心愛戀。
可是在湖澤堤岸蒲草叢生密茂、荷蘭爭艷噴香的地方,已見不到那美人的身影,留下蒲草、蘭、荷,好似正在為追求美人不得而憂傷的詩人興嘆。經(jīng)他推想:見到戀人已屬無望。在此情況下,他有滿懷的惆悵與難解的憂傷。可是他不知道“傷如之何”,即在憂思悲傷中不知道對她應(yīng)該如何辦,實在處于萬般無奈的困境之中,忍受無窮的痛苦的折磨。
他的痛苦之情是逐步發(fā)展與加深的。在戀愛絕望之后,先是“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即夜不能成寐,涕淚縱橫,悲傷溢于外表;當心稍平靜之后,而是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yuan,憂悶)”。夜間仍不能成寐,而心中憂悶;時間一長,詩人便 “寤寐無為,輾轉(zhuǎn)伏枕”,完全失眠了。且失眠中,又心煩焦躁,翻來覆去抱著枕頭癡想。可見詩人痛苦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發(fā)展,是層層遞進,步步加深,一步比一步更加深沉而強烈。表現(xiàn)了詩人憂思悲傷的整個過程,使憂傷不安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當讀此詩時,容易聯(lián)想到 《秦風(fēng)·蒹葭》。這是因為此詩與 《蒹葭》有相似處,但并不雷同。“其相似處是: 《蒹葭》有 “蒹葭蒼蒼”; 《澤陂》則有“有蒲與荷”。《蒹葭》有 “所謂伊人”,并且連詠三次; 《澤陂》則有 “有美一人”,也連詠三次。《蒹葭》有 “在水一方”; 《澤陂》則有 “彼澤之陂”。《蒹葭》中的女子,是可望而不可即; 《澤陂》中的女子,是只能渴望而不可求得。男子對女子因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失望和痛苦心情,兩者也有相似之處。
其不同處是: 《蒹葭》中,詩人對女子容貌之美多未直接正面描寫,而是通過男子對女子反復(fù)不斷的追求以襯托其容貌之美。即用反復(fù)地“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以襯托其美。詩人對男子心理感情的痛苦多未作直接正面描寫,而是通過男子對女子反復(fù)不斷的追求,可望而不可即來表現(xiàn)其痛苦的心理感情。
《澤陂》中女子之美貌,除以蒲荷蘭來襯托之外,還采用直接正面描寫,如 “有美一人”、“碩大且卷”、“碩大且儼”。男子對女子因愛戀追求不可得而產(chǎn)生的失望痛苦的心理感情,也是直接正面描寫的,如“寤寐無為”、“中心悁悁”、“輾轉(zhuǎn)伏枕”。所表現(xiàn)的痛苦感情更強烈。
可見 《蒹葭》的抒情方法,多委婉含蓄; 《澤陂》的抒情方法,多坦直直率。
上一篇:《元代民歌·江西福建怨謠(三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淇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