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民歌·(雙調)清江引·無題》原文與賞析
雙雙月下重相會,鸞鳳成佳配。笙歌出月隨。珠翠添嬌媚,勸君莫惜花前醉。
這道小令當是新婚上妝合歡時作,寫得清麗動人。
元曲中寫男歡女愛的篇章很多,寫得纏綿悱惻的確實不少,但寫得如此健康明麗的實在不多。愛情的確是一種奇妙的情感,它既明艷動人,芬芳四溢,又輕柔潔白,易污易逝。高尚的愛情可以使人變得圣潔、高尚,庸俗的愛情又會使人粗野、迷狂。這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不僅是生活的永恒主題,更是文學的永恒主題。為了這個主題,多少癡情男女,為了追求愛情而凋謝了自己的生活花朵。漫長的歷史“偏要將癡和怨掩埋”,今天我們從文學作品中看到的而多數又是以悲劇結尾的愛的篇章,只不過是人類在愛的領域中奮力追求而又被無情的社會扼殺了的追求者的枯骨所發出的幾束白光。無數迷情者在前邊倒下,更有無數人繼承上來,這就是人類。但生活留給我們的多是 “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悲劇故事。
與此相反,這首 《清江引·無題》,卻是一首 “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詩章。
曲的一開頭,用 “雙雙月下重相會,鸞鳳成佳配”來直接破題,劈首而來,突兀立出,一下子把人們逼入那個歡天喜地的喜慶氣氛中去?!半p雙”一詞用得平而不平,這一詞一下子進入核心。所有的愛情的追求,概括起來,不就是追求與自己心愛的人成雙作對,長相廝守嗎?正是因為“雙雙月下重相逢”,才給人一種夢已圓,愿已遂,心已滿,意已足的歡樂氣氛。月下,不僅點出了是新婚之夜,更增添了無限美好和詩情畫意。試想,面對著天空的一輪團圓之月,迎著明月投在窗前的斑駁、搖曳的樹影,一對佳人“雙雙”對月暢想、遐思,定會情不自禁地沉浸于愛的長河里。也許他們的愛的開始,正是在一個明麗的“月下”?!爸叵鄷钡摹爸亍弊?,似很有深意。在舊時代,特別是封建禮教很盛的時代,男女自由婚配是難以想象的事,許多人結婚的那天才第一次見到自己所“委命”的人。但對于女人來說,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錘定音。若曲中所描寫的這對佳人也如上面所述那樣的話,也就無所謂 “重相會”了。正相反,我們有理由相信,女主人公和她的“嬌婿”婚前早已傾心相愛,而他們所熱烈追求的這種愛情終于有了婚姻的形式加以固定,和親愛的人就要 (或已經)開始共同的朝夕相守的新生活,這確實是愛情追求最理想的結局(至少在那個時代是如此),所以主人公的幸福、歡樂溢于字里行間?!胞[鳳成佳配”,鸞(音luan),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鸞鳳: 比喻夫妻,這里是指這一對新人。此二句是說,這對相愛的男女,終于在一個月色明麗的夜晚 “鸞鳳成佳配” 了。
在一、二句點明了時間、事件之后,“笙歌出月隨”一句筆鋒一抖,拉開一片帷幕,給我們展現了又一番情景:在這個美麗如畫的明月良辰,一對相親相愛的佳人終于成婚。婚禮上一片笙歌。不知是笙歌引出了明亮而渾圓的皓月,還是圓月誘發了悠雅動人的笙歌。無論是哪種情形,這種熱鬧、浪漫的場景總是令人激動不已,聯翩浮想。
如果說第一、二句是寫靜的話,那么此句便是寫動;如果說前兩句是正面描寫的話,那么第三句便是側面渲染。這里已經達到了情景相生的境界。仔細品味,還覺得一個“隨”字用得精妙,不僅狀出了笙歌與明月相呼應相承接的情景,而且還有對“成佳配”這對新人和諧、融洽的感情的暗示,可謂一語雙關。
“珠翠添嬌媚,勸君莫惜花前醉。”珠翠,代指女主人公?!爸榇洹保粌H寫出了婚禮上,這位即將為人婦的少女美麗的裝飾,更從側面暗示出少女的美麗和典雅。一位妙齡少女,配以明麗的 “珠翠”,定是 “回眸一笑百媚生”?!疤韹擅摹比?,則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女主人公與心上人成婚的幸福與滿足。從女方著筆,明敘事件,暗寫心理,省凈得可以,也豐厚得可以。
“勸君莫惜花前醉。”莫惜,即“不惜”,即要舍得,要慢慢品味的意思。多年相戀,今日成親,這一刻確實是令人陶醉的“花前”時刻。所有的痛苦,在這里有了完美的回答;所有的幸福,在這里釀成一杯美酒。要珍惜,更要好好領略,享受。
第一、二句為第一層次,開門見山,一下子抓住本質加以表現;三句自成一層,有過渡的意味,但在內容上更加深一層,由靜而動,烘托、渲染;末二句為第三層,又敘述,又抒情,以愿望和勸導式語結束,親切感人。
從全曲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來看,健康、明麗,歌頌了真誠相愛,又祝福相愛的人珍惜幸福,你唱我隨,告訴人們努力追求創造愛,更要在追求和享受愛的幸福時倍加珍惜之。
上一篇:《元代民歌·(雙調)水仙子·雜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寄生草)心腹事兒常常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