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題扇》原文與賞析
馬馱沙土新開邑,城郭荒蕪半草萊。寄語江南諸子弟,秋風切莫過江來。
這是一首地方官維護百姓利益的詩作。金武祥 《粟香三筆》云: “今以干謁求財者曰 ‘打秋風’,即抽豐也。靖江一縣令,有常州某客往謁,送以扇。遂題詩以扇,還之。詩云云。”
靖江,江蘇縣名,在長江北岸,隔江與江陰相對,某縣令初任職,即有江南舊鄉(xiāng)里戚友來打秋風,即要求饋贈,于是他在某人贈送的扇子上題詩,拒絕了某人的非分之求。
“馬馱沙土新開邑,城郭荒蕪半草萊。”說此地縣城剛剛筑成,附近一片荒蕪,哪里有多余的財力供養(yǎng)閑人呢?“寄語江南諸子弟,秋風切莫過江來。”直言相告江南的鄉(xiāng)里戚友,不要過江來打秋風,我雖得任縣令,是不會為結(jié)交私人而損害當?shù)匕傩绽娴摹H绱肆x正辭嚴,相信送扇某君讀后定當感愧,不再無理糾纏了。他雖未打到“秋風”,卻受了一場教訓(xùn),倒也不算白走一遭。
說起“打秋風”,《儒林外史》有生動的述寫。施進中舉不久,其母病逝。還在“守制”期間,早已中舉的鄉(xiāng)紳張靜齋便慫恿他去打秋風,以搜羅銀兩,應(yīng)付喪葬之事。“三載居廬,自是正理,但世先生為安葬大事,也要到外邊設(shè)法使用,似乎不必拘拘。現(xiàn)今高發(fā)之后,并不曾到貴老師處一候。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風一二……”而高要縣唐縣令對二人來訪的態(tài)度是: “自心里沉吟道:張世兄屢次來打秋風,甚是可厭;但這回同我新中的門生來見,不好回他。”可見“打秋風”是一些取得相應(yīng)資格或與現(xiàn)任官員有戚誼關(guān)系的人借以謀生之道,雖讓人“可厭”,卻是難以改變的陋俗。本詩中靖江縣令體恤民情,堅決謝絕打秋風者,實屬可貴。
上一篇:《清代民歌·題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題扇上畫小兒迷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