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十哲》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舊唐書》卷二十四《禮儀志四》:“初,開元八年,國子司業李元瓘奏稱:‘先圣孔宣父廟,先師顏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雖復列像廟堂,不預享祀。……’敕改顏生等十哲為坐像,悉預從祀。”又,同上“二十七年八月,又下制曰:‘……且門人三千,見稱十哲,包夫眾美,實越等夷。暢玄圣之風規,發人倫之耳目,并宣褒贈,以寵賢明。顏子淵既云圣,須優其秩,可贈兗公,閔子騫可贈費侯,冉伯牛可贈鄆侯,冉仲弓可贈薛侯,冉子有可贈徐侯,仲子路可贈衛侯,宰子我可贈齊侯,端木子貢可贈黎侯,言子游可贈吳侯,卜子夏可贈魏侯。……’”
【釋義】孔門十哲是指孔子十位有德行的弟子。在孔廟中十哲配享。唐代又將十哲封贈為公、侯。又贈曾參等六十七人為伯。
【例句】舜庭八愷,孔門十哲,更和那漢國三杰。(宮大用雜劇《死生交范張雞黍》第二折〔梁州第七〕)范式歷舉古賢儒,與當世的儒者作對比。
上一篇:元曲典故《孔貴嬪》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客星》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