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粵歌·攜手南山陽》原文與賞析
攜手南山陽,采花香滿筐。妾愛留求子,郎愛桃金娘。
這是一首清代流行于廣東地區(qū)的情歌,歡快地唱出了男歡女愛時(shí)的喜悅與幸福的心情。
清初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屈大鈞 (1630—1696),廣東番禺人。他在 《廣東新語》中稱: “草花之以 ‘娘’ 名者,有桃金娘,叢生野間,似梅而末微銳,似桃而色倍頳。中莖純紫,絲綴深黃如金粟,名曰桃金娘。八九月實(shí)熟,青紺若牛乳狀,味甘可養(yǎng)血,花則行血。或謂產(chǎn)自桂林,今廣州亦多有之。粵歌云云。”
留求子,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云: “案,留求子即使君子也。”使君子,亦稱留求子。落葉藤本。葉對生,葉呈長橢圓形。夏季開花,花芬芳,萼筒甚細(xì)長似花梗。花瓣初白后紅,果實(shí)狹橢圓形,有五棱角,產(chǎn)于我國西南部,亦分布于緬甸、印度、菲律賓等地,供觀賞。果實(shí)可入藥,性溫味甘,能消積殺蟲,種子含使君子酸鉀,為驅(qū)蛔蟲的有效成分。
這首情歌唱出一對相親相愛的男女,攜手到南山的陽坡上采摘花朵時(shí)的歡樂氣氛,表示了情深意濃的愛戀之心。他們情趣盎然,采花滿筐,樂此不疲,心中也像山野的鮮花一樣,充滿芳香美麗的情意。
“妾愛留求子,郎愛桃金娘”二句寫得最好,兩句各是一語雙關(guān)。意即郎君愛我,我愛郎君。以留求子的 “子”代指情郎,以桃金娘的 “娘”代指自身,特別恰切和諧。用留求子,把 “留”、“求”二字寄與了更多的相愛之意因而不用 “使君子”一名。而 “桃金娘”,從名字上看也是形容女子如桃花般美麗動(dòng)人,如金子般貴重光艷。都是非常貼切合適并富有詩意的。
從屈大鈞的介紹中可以得知,桃金娘花開,的確美如桃花,甚至超過桃花。花色似桃花而更紅,花蕊深黃色,有如金粟。用之來形容美人,又有山野間的自然風(fēng)韻和情趣,也更適合描述生長在山野間的年輕女子。
留求子的花朵顏色等情況,也與桃金娘相近似。這樣,二者放在一起,分別形容男人和女子,都很合適準(zhǔn)確。尤其,二者的果食都可入藥,一個(gè)能養(yǎng)血行血,一個(gè)能消積殺蟲。這二者放在一起,又是天然巧合。民歌,尤其在愛情民歌中,常用諧音的手法表達(dá)新意,別致而又清新,留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印象,這首情歌又是一個(gè)突出例子。
上一篇:《唐代民歌·陸州歌·排遍第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隋代民歌·摩多樓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