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題《天涯覓食圖》》原文與賞析
我討我的飯,與你甚相干。可恨勢利狗,單咬破衣衫。
這首詩,是諷刺助人作惡的打手幫兇,將其叱作“勢利狗”,指出他們“單咬破衣衫”,專會欺侮窮苦人,而為富貴者馴順效勞。《滑稽詩話》云:“客石首時,同學張閬仙言,某士人善畫工詩,因憤世,故繪一鐵拐李,衣破衣,拋拐杖,枕葫蘆,席地臥高堂大廈前;旁繪一犬,對之作狺狺態,顏曰 《天涯覓食圖》,題一絕云云。弦外有音,不僅描摹乞丐之口吻,亦可謂謔而虐者。”謔,有風趣;虐,刺之入骨。這首詩,對“狗眼看人低”的勢利小人,真是罵得痛快極了。詩以口語出之,活似乞丐自白,雖樸直而自情深意摯。
社會上確有一批勢力小人,專門會向主子搖尾乞憐,對弱者欺凌施暴。魯迅先生曾痛斥這類走狗人物:“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于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他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即使無人豢養,餓得精瘦,變成野狗,但還是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 ( 《二心集· “喪家的” “資本家的乏走狗”》) 這些走狗,豈不全都是“單咬破衣衫”的劣種嗎?
還有一種狗,像中國特產的叭兒狗一樣,并不會咬人,但也同樣討厭,甚至更討厭。魯迅先生在《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中說: “它卻雖然是狗,又很像貓,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 ‘中庸之道’似的臉來。因此也就為闊人,太監,太太,小姐們鐘愛,種子綿綿不絕。它的事業,只是以伶俐的皮毛獲得貴人豢養,或者中外的娘兒們上街的時候,脖子上拴了細鏈子跟在腳后跟。這些就應該先行打它落水,又從而打之……叭兒狗如可寬容,別的狗也大可不必打了,因為它們雖然非常勢利,但究竟還有些像狼,帶著野性,不至于如此騎墻。”
人們常恨動物帶些獸性,實際上人身上的獸性有時比動物更多,人一旦為貪欲所支配,往往比野獸更殘忍、更勢利、更卑劣。人有獸性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恩格斯 《反杜林論》指出: “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于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于獸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異。”克制人的獸性,發揚人的善性,正是社會進步的方向。但在任何社會中,總難免有獸性較多的人,如本詩中帶有狗性的人。人們應從中引為鑒戒,擺脫獸性的影響。
上一篇:《先秦民歌·靜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題舉案齊眉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