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離言多,回車始知遠。寂然層城暮,更念前山轉。總轡越成皋1,浮舟背梁苑。朝朝勞延首,往往若在眼(十字小提挈,直貫到“蒼苔遍幽石”)。落日孤云還,邊愁迷楚關。如何溆花發2,復對游子顏。古寺杉栝里3,連檣洲渚間。煙生海西岸,云見吳南山。驚風掃蘆荻,翻浪連天白。正是揚帆時,偏逢江上客。由來許佳句4,況乃愜所適。嵯峨天姥峰,翠色春更碧。氣凄湖上雨,月凈剡中夕。釣艇或相逢,江蘺又堪摘。迢迢始寧墅,蕪沒謝公宅。朱槿列摧墉5,蒼苔遍幽石。顧予任疏懶,期爾振羽翮(五字輕收)。滄洲未可行,須售金門策。
離情篤摯,起結固非友朋可概用。中聯述東南數千里江山名勝,并見游子所經,無非我心相逐也。蟬聯而下,不涉鋪敘,良難。至于音韻,猶在齊梁間也。
【校記】
1.總,《全唐詩》一作“縱”。
2.溆,《全唐詩》一作“椒”。
3.栝,《全唐詩》一作“松”。
4.許,《全唐詩》一作“論”。
5.列摧,《全唐詩》一作“摧列”。
【箋釋】
[曾] 皇甫曾,見本書卷五小傳箋釋。
[寂然] 寂靜貌。李白《望夫石》:“寂然芳靄內,猶若待夫歸。” 層城,重城;高城。《世說新語·言語》:“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杜甫《舟前小鵝兒》:“客散層城暮,狐貍奈若何。”
[總轡] 控制韁繩。《晉書》卷五一《王接傳》:“夫骍騮不總轡,則非造父之肆;明月不流光,則非隨侯之掌。”唐僧鸞《苦熱行》:“煙島摶鵬亸雙翅,羲和赫怒強總轡。” 成皋,《元和郡縣圖志》卷五“河南府”:“汜水縣,古東虢國,鄭之制邑,漢之成皋縣,一名虎牢……至宋武帝北平關、洛,置司州刺史,理虎牢。魏使奚斤攻宋司州刺史毛德祖,經二十日不克,城中傷者無血,知其乏水,潛作地道,其穴猶存。隋開皇十八年改成皋為泛水縣,大業十三年陷于王世充,武德四年討平充,復于縣理置鄭州。貞觀七年移鄭州于營城,以縣屬焉。顯慶二年改屬河南府,垂拱四年改名廣武縣。神龍元年復為泛水,開元二十九年自虎牢城移于今理。”“城皋故關,在縣東南二里。”
[梁苑] 《大清一統志》卷一五四“歸德府”:“梁苑,在商邱縣東,一名兔園,亦名修竹園。《史記》:‘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西京雜記》:‘梁孝王苑中有白靈山、落猨巖、棲龍岫、雁池、鶴洲、鳧島,諸宮觀相連,奇果佳樹,瑰禽異獸,靡不畢備。’《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水,次綠竹蔭渚,菁菁實望,世人言梁王竹園。’《元和志》:‘兔園在宋城縣東南十里。’《九域志》:‘兔園中有修竹園。’”
[楚關] 楚國關塞。泛指楚境。南朝宋鮑照《凌煙樓銘序》:“東臨吳甸,西眺楚關。奔江永寫,鱗嶺相葺。”李白《江南春懷》:“心飛秦塞云,影滯楚關月。”江東為戰國楚地,此處謂皇甫曾東游。
[游子顏] 白居易《出關路》:“山川函谷路,塵土游子顏。蕭條去國意,秋風生故關。”
[蘆荻] 蘆與荻。唐杜荀鶴《溪岸秋思》:“秋風忽起溪灘白,零落岸邊蘆荻花。”
[嵯峨] 山勢高峻貌。李白《五松山送殷淑》:“明日別離去,連峰郁嵯峨。” 天姥峰,在浙江省嵊縣與新昌縣之間。《太平寰宇記》卷九六“越州”:“天姥山在縣南八十里……《后吳錄》云:‘剡縣有天姥山,傳云登者聞天姥歌謠之響。’”南朝宋謝靈運《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湖上] 謂鏡湖。《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六“越州會稽縣”:“鏡湖,后漢永和五年太守馬臻創立,在會稽、山陰兩縣界筑塘蓄水,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則泄湖灌田,如水多則閉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無兇年。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頃。”《方輿勝覽》卷六“紹興府”:“鏡湖,在州南二里……《輿地志》曰:‘南湖,在城南百許步,東西二十里,南北數里,縈帶郊郭,連屬峰岫,白水翠巖,互相映發若鑒、若圖,故王逸少云:“從山陰路上行,如在鑒中游。”湖水高平疇丈許,筑塘以防之,開以泄之,水適中而止,故山陰無荒廢之田。’李白詩:‘鑒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杜甫詩:‘越女天下白,鑒湖五月涼。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
[剡中] 指剡縣一帶。《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六“越州”:“剡縣,漢舊縣,故城在今縣理西南一十二里,吳賀齊為令,移理今所。隋末陷于李子通。武德中以縣為嵊州,六年廢州,縣依舊。”南朝宋謝靈運《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唐李白《秋下荊門》:“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始寧墅] 《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靈運父祖并葬始寧縣,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會稽,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縱放為娛,有終焉之志。每有一詩至都邑,貴賤莫不競寫,宿昔之間,士庶皆徧,遠近欽慕,名動京師。”《大清一統志》卷二二六“紹興府”:“始寧廢縣,在上虞縣西南五十里。后漢分上虞縣置,屬會稽郡。《水經注》:‘浦陽江東北徑始寧縣西,本上虞之南鄉也。’漢順帝永建四年,陽羨周嘉上書始分之,舊治水西,常有潮之患,晉中興之初,治徙今處,隋初省。”“始寧園,在上虞縣東山下。《宋書·謝靈運傳》:‘始寧有故宅及墅樹,遂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名勝志》:‘東山之西一里為始寧園,乃謝靈運別墅,一曰西莊。’”謝靈運《過始寧墅》:“束發懷耿介,逐物遂推遷。違志似如昨,二紀及茲年。緇磷謝清曠,疲苶慚貞堅。拙疾相依薄,還得靜者便。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山行窮登頓,水涉盡洄沿。巖峭嶺稠疊,洲縈渚連綿。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葺宇臨回江,筑觀基曾巔。揮手告鄉曲,三載期歸旋。且為樹枌槚,無令孤愿言。”
[謝公宅] 謂謝朓宅,在今安徽馬鞍山市。《山堂肆考》卷一七一“宅近青山”:“齊宣城太守謝朓筑室青山之南,人呼為謝公宅。青山,在太平府城東南。李白《題杜甫東溪幽居詩》:‘宅近青山同謝朓。’”李白《謝公宅》:“青山日將暝,寂寞謝公宅。竹里無人聲,池中虛月白。荒庭衰草徧,廢井蒼苔積。唯有清風閑,時時起泉石。”
[朱槿] 朱槿,一名赤槿,其華深紅色,大如蜀葵。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三月開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朝開暮落,插枝即活。出高涼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王維《瓜園詩》:“黃鸝轉深木,朱槿照中園。”
[疏懶] 閑居時心性閑散,慵懶。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疏懶為名誤,驅馳喪我真。”
[振羽翮] 振翅高飛,謂施展才華,有所建樹。劉希夷《餞李秀才赴舉》:“鴻鵠振羽翮,翻飛入帝鄉。”
[滄洲] 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三國魏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然后臨滄洲而謝支伯,登箕山以揖許由。”《文選·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李善注:“楊惲書曰:‘懷祿貪勢,不能自退。’楊雄《檄靈賦》曰:‘世有黃公者,起于蒼州,精神養性,與道浮游。’”唐杜甫《曲江對酒》:“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金門策] 謂干謁朝廷,以求出仕。金門,即漢代金馬門。學士待詔之處。《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門傍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唐時有金明門。金明門內為翰林院所在。《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翰林院。天子在大明宮,其院在右銀臺門內。在興慶宮,院在金明門內。若在西內,院在顯福門。若在東都、華清宮,皆有待詔之所。”亦省稱“金門”。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是時仆在金門里,待詔公車謁天子。”劉禹錫《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籍通金馬門,身在銅駝陌。”高適《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詔寵金門策,官榮葉縣鳧。”
上一篇:《與張補闕王煉師自徐方清路同舟南下于臺頭寺留別趙員外裴補闕同賦雜題一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巫山高》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