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譏賈平章》原文與賞析
戎馬掀天動地來,襄陽城下哭聲哀。平章束手全無策,卻把科場惱秀才。
這是一首譏刺南宋奸相賈似道專權誤國的詩作。
“戎馬掀天動地來,襄陽城下哭聲哀”,寫的是南宋末年,元宋相對的嚴峻形勢?!叭竹R掀天動地來”寫的是元蒙軍隊的強大氣勢,蒙古大軍自從1234年和南宋軍隊聯手滅金后,便開始大舉南侵。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公元1268)忽必烈用宋降將劉整之策,訓練水軍,將主攻方向自四川轉移以襄樊(舊時稱襄陽府),劉整與阿木包圍兩城,宋將夏貴,李庭芝、范文虎先后赴援,均敗。咸淳八年,元軍破樊城外郭,九年正月城陷,范天順、牛富殉難。襄陽勢孤援絕,守將呂文煥投降。襄、樊失守,元軍于是得以順江東下,攻滅南宋。襄樊大戰本來宋軍占上鋒,只因賈似道漠然置之,熟視無睹,坐失戰機,致使無守?!跋尻柍窍驴蘼暟А笔菍懗俏⑾輹r,宋朝軍民的慘象。和上句是對舉,突出宋方的可悲可嘆。
“平章束手全無策”,是說賈似道的在危難之時呈現的窘態,襄陽危在旦夕之時,他不僅不派援兵,反而謊報軍情,將守衛襄陽城的宋兵抓到的幾名蒙古游動哨,無限夸大說成是擒敵若干,取得了一次大勝利。朝廷見了奏章,上下稱賀,賈則借機躲到葛嶺盡情享樂受用去了?!皡s把科場惱秀才”一句,語氣一轉,平敵無策,卻以 “士籍”的方式整治起讀書人來。據 《西湖志余》記載: “御史陳伯大奏立士籍,似道毅然行之。凡應舉及免舉人,州縣給籍一通,親書年貌世系,及所隸業于籍首,執以赴舉。過省參對筆跡異同,以防偽濫。據宋史記載:咸淳七年(公元1271),凡舉人之家,皆編排成保伍。每家開具鄉貫、三代、年齡、娶妻姓氏,兄弟男孫人數。其中有可舉業者,則各書姓名及所習賦經。各家子孫,憑此籍所錄年中,年滿十五歲,即與本鄉貢士結保,向縣衙請舉,領取印歷,登入士籍。士籍一式四份,分屬縣、州、轉運司和禮部。保伍于每次唱名放榜后,重新編排,新舉人按上述規定明保上籍。虛增人名,冒充舉子者,同保皆要受罰。如在和平安寧環境中,行此法,也無可非議。但在宋王朝江山未保,飄飄欲墜情形下,制定此法令,無疑是本末倒置,棄重就輕,具有幼稚可笑之特征。給人緊張滑稽之感。此舉當然惹惱、激怒了歷來具有正義感、愛國心的 “秀才” 們了。
全詩二十八個字,語短意豐,揭穿了奸相賈似道專權誤國、本末倒置、自欺欺人的罪惡行徑。同時作者在詩中采用對比,反襯手法來突出元蒙雙方的戰略形勢和賈似道疏于救國、密于治內的丑惡行為。
上一篇:《先秦民歌·行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無名神·諷洪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