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
喜覩華筵獻大賢,歌歡共過百千年。長命杯中傾綠醑,滿金船。把酒愿同山岳固,昔人彭祖等齊年。深謝慈憐兼獎飾,獻羌言。
這首歌辭是羌族迎接唐使——即“大賢”,即席所歌。羌,是當時少數民族之一,詞大約寫在曹議金時,即后唐同光間。
上片寫宴請唐使的宏大場面。大家喜氣洋洋地目睹這豪華的筵席,這筵席是獻給大唐賢人的。“大賢”,在這里特指曹議金。羌族一向與唐為友,所以宴請唐使是羌族一大要事,他們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唐使,以促進兩民族間的友好關系。曹議金奉命出使羌族,也是加強同羌族之間的聯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羌族,為大唐江山服務。詞中描寫筵席場面之宏大,說明羌族對此事之重視。
唐與羌族向來友好,所以宴請的場面熱鬧非凡,歌舞喧天。過去友好,希望將來更友好,聯系更密切,共同度過一百年甚至上千年。在這里,羌族表示了同唐友好交往的決心與愿望。羌是少數民族,愿意歸屬唐朝,以發展自己,補充自己的力量。所以說,羌族宴請唐使,也有自己的政治目的,那是它比較明智的選擇。
宴請唐使,當然少不了美酒佳釀,羌族特意用長命杯,里面裝滿了綠色的美酒,象征漢羌兩族永遠友好下去,像綠色一樣充滿生機與希望。羌族附屬大唐,年年進貢,歲歲稱臣,所以當唐使來時,他們未免要送些禮物作為貢品,“滿金船”是指他們送了很多金元寶。因為元寶的形狀像船,故起名金船。
下片寫羌族的決心與對大唐的深深謝意。舉杯共同祝愿,大唐江山以及漢羌兩族關系能像山岳一般鞏固安定,能和彭祖同樣長壽。傳說彭祖曾活到八百歲,這里借此來表示羌族愿意同唐長期友好下去,和前面的“共過百千年”意義相同。羌族十分感謝皇上對他們的慈愛憐憫,并給他們獎譽,所以他們獻上自己的一腔肺腹之言,以表謝意。
詞寫得場面比較宏大,“華筵”、“歌歡”、“綠醑”、“金船”,可謂明晃晃,金燦燦,特別華貴; 同時,氣勢磅礴,“歌歡共過百千年”,“把酒愿同山岳固,昔人彭祖等齊年”,寫得很是氣派。羌族考慮的是本民族的長遠利益,甚至想到百年千年之后。“山岳”給人的感覺是穩固不可動搖,羌族希望同漢關系也如山岳一樣,可見他們的堅定態度。拿羌漢關系同山岳比,同彭祖比,無疑在表明兩個民族保持友好關系的長久性。
格調慷慨激昂,從盛情款待,歌舞喧天到把酒祝愿,深表謝意,一切都顯得情緒飽滿高漲,沒有唯唯諾諾,更沒有虛情假義,無論是“獻大賢”還是 “獻羌言”,都懷著極大的熱情,真誠的謝意。因而,從整體上看,風格比較豪放,場面宏大,氣勢雄壯,情緒激昂。
上一篇:《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淳化關丐者臨死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