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
玉露初垂草木凋,雁飛南去燕離巢。寸步如同云水隔,月輪高。遠客思歸砧杵夜,庭前□葉墮銀筱。蟋蟀夜鳴階砌下,恨長宵。
這首歌辭寫的是旅人月夜懷人懷鄉情景,寫得凄婉動人。
開頭兩句交代了辭的環境,那是一派荒涼的景象,秋霜剛剛開始,草木就凋謝,大雁已經向南飛去,小燕子已經離巢。環境和旅人的心情是密切相關的,秋天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加上旅人日夜盼望親人,心緒不佳,那么這種凄涼感與孤獨感就愈發強烈。秋風的涼意已滲透到旅人的內心深處,旅人更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思念親人和故鄉。這兩句從某種程度上說不僅僅為歌辭制造一個蕭蕭的秋天環境,而且它還造成一種氛圍,起到興的作用。旅人的心也如同那凋謝的花草一樣,沒有一絲精神,沒有一絲動力;旅人的心又如同南飛的大雁暫時沒有歸宿,漂泊不定,如同離巢的小燕在空中飄搖,這是心的傷痕、神的勞累。那顆疲憊的心只是向著親人,自己卻遠在他鄉。無奈,只好在月夜,獨自長嘆,遠盼親人。
旅人思念家鄉、親人,即使相隔寸步,也感覺像天高地遠,恨不得形影不離,而如今自己遠在他鄉,旅人的感覺更如同萬里之遙。思念之情尤為強烈。月夜美景,給多少人留下無盡的回憶,然而在旅人的心目中,月夜如是好,卻不如親人在身邊,更增加他的惆悵之感。他了無情緒,月夜又給他增添了寂寞凄涼孤獨的情緒。“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月輪”恰是十五,正是月圓之日,旅人卻孤身一人,倍感凄清,相思之苦尤深。
旅人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回家與親人團聚,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只聽見庭前的霜葉唰唰落下,蟋蟀在臺階上幽幽地低鳴。夜本來很靜,但落葉聲與蟋蟀聲卻打破這種寧靜。思鄉已使旅人不能入睡,而聲音更使旅人十分清醒,所以旅人更覺長夜漫漫,思海無邊,恨不得馬上天明,驅逐孤獨與寂寞。
全辭以景起句,以情結尾,中間的情景交錯,構成了一個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本辭以環境氣氛的描繪,展示旅人寂寞孤獨凄涼的內心世界,表現旅人對家鄉、親人的一片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草木雕”、“雁南飛”、“燕離巢”、“蟋蟀鳴”、“墮銀筱”,這些凄涼的景象,飽含著旅人的凄切與孤獨。這些景象,有利于表達旅人的內心世界,它們不僅陪襯而且深化了旅人的孤獨與思念之情。這是以哀景寫哀情,使全辭的氛圍顯示一派悲涼。
上一篇:《唐代民歌·浣沙女(二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