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掛枝兒·得書》原文與賞析
寄書來,未拆封,先垂淚。想當初,行相隨,立相隨,坐臥相隨,還只恐夢魂兒和你相拋離。誰想今日里,盼望這一封書!你就是一日中有千萬個書來也,這書兒也當不得你。
這首民歌,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其中別有洞天。它的藝術魅力在于如行云流水一樣明白如話中所表現出的那種悠遠深厚、纏綿悱惻的感情。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 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掛枝兒·得書》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歌味醇永。詩的真意,如海中小島,遠望朦朦朧朧,充滿著神奇,一踏上小島的泥土,便豁然開朗,無盡風光,便可盡收眼底。當你離開小島,再回首的時候,小島的神韻便在你的心中回蕩了。
“寄書來,未拆封,先垂淚。”說得到寄來的書信,還沒有打開,未等看信的內容,淚已漣漣了。書未拆封淚已垂,“先垂淚”是對書信的企盼,是對親人的企盼; 是收到信后的欣喜,然而也是未見親人的悲傷。
“想當初,行相隨,立相隨,坐臥相隨,還只恐夢魂兒和你相拋離。”書未拆封淚已垂之時,當然心中也思緒萬千了。想起當初,那種卿卿我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就連夢魂也害怕分離的生活,而今雙方卻天各一方,接到信,不垂淚那才叫怪呢。“行”、“立”、“坐臥”四字概括了二人生活的全部,三個“隨”的連用是對二人生活的形象描寫;只恐更進一步寫出二人生活的融洽,情之濃,愛之深,就此可窺一斑。首句的懸念至此已漸趨明朗,讀者已靠近了那座神奇的小島。
“誰想今日里,盼望這一封書!”人生真是難以逆料,想當初就連夢魂也害怕分離的人,如今卻是天各一方得到離人的一封書,怎能不喜?然而只能盼望這一封書,又怎能不怨?那么,書未拆封已垂淚中的“淚”,就不僅僅是欣喜的淚,那淚花中更有許多幽怨。
“你就是一日中有千萬個書來也,這書兒也當不得你。”言簡而意明,于收束全詩之中,使詩的意境更上一層樓。千萬封書怎抵一個寄書的人?而今只盼來一封書,又怎抵千萬封書?主人公的幽怨,由“一”與“千萬”的對比中,已使讀者深深地體會到了。
因此,主人公的“淚”,并非單純的得到一封書的欣喜之淚,更多的是幽怨離人之淚。而于這幽怨之中,我們已深深體會到了那種如火如荼、水乳交融的真摯而堅貞的愛。主人公正因愛得真而怨得深,但我們在這怨恨中看到的是更深的愛。這首民歌真正是愛與恨的交響曲。這首民歌明白如話,言簡意明,情節安排起伏跌宕,懸念叢生,而詩的韻致便在這起伏跌宕中天然形成。全詩無景物烘托,亦無細膩的描寫,在一束純白描的花束中透露出了清新與婉轉。
上一篇:《唐代民歌·戰勝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錯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