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采?!吩呐c賞析
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長驅千里去,一舉兩番平。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
這首詩通過采桑的思婦之口,對征夫獵取邊功久戍不歸的行為所發的怨言,實際上也是對朝廷窮兵黷武,久戰邊庭所發的微詞。
“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長驅千里去,一舉兩番平?!彼木鋸臅r間與空間上拓開了巨幅畫面,從抽象的概念到具體的場面展開了戰爭這一藝術母題?!白怨哦嗾鲬?,由來尚甲兵”是說戰爭這個怪物,自人類一開始它就像幽靈一樣地擺脫不掉。這是強調戰爭的無休止,那么人來到世上,被驅從軍是逃脫不了的厄運。這一歷史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揭露性,作為戰爭的直接受害者——桑婦,她憑一種直覺感覺到戰爭的永無休止,正是桑婦長期守活寡后的情感張力對戰爭的詛咒,并非史家筆調對軍事史的理性總結?!伴L驅千里去,一舉兩番平”。這是對丈夫從軍的現實寫照,以正面筆墨概括地寫出征戰場面?!伴L驅千里”寫唐軍千里出征,不辭路遙,“去”字形容其無回顧之意,背井離鄉,直指邊關?!耙慌e兩番平”是說唐軍旗開得勝,頻頻報捷。這兩句極力宣揚唐軍士氣高昂,征戰勇武,這里是褒是貶?筆者以為有褒有貶。曰褒,是對戰士的勇敢表示贊許;曰貶,即對朝廷貪圖邊功,邊關將領往往報喜不報憂的假情報的譏諷。對將領的謊報戰功,盛唐詩人李白、杜甫等都有所揭露。
“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四句通過采桑婦的視聽,矚目 “帝京”對戰爭的津津樂道,窺測出最高統治者窮兵黷武的罪惡目的。“按劍從沙漠”,“按劍”展示了武人風姿?!皬摹保x “縱”,是縱橫馳騁之意。這里是對征戰場面的補寫,照應前兩句。同時又關合后三句,展示出統治者贊譽的場面、傾斜的目標?!案柚{滿帝京”,這里的歌謠應指頌揚戰爭勝利的凱歌,如 《破陣樂》之類,邊關得勝,帝京慶典,可見統治者對馬上殺伐之事有多么大的興趣。“歌謠滿帝京”不僅繪出了京都慶典之盛,而且富有深意地暴露了統治者的好戰,通過慶典這種宣傳導向,引導人們對立功邊陲的熱望?!凹难蕴煜聦?,須立武功名”,意思是說,由于統治者的宣傳引導,要天下所有尚武的人明白,要出人頭地都應到邊關沖鋒陷陣。這兩句不是思婦寄言,因為“寄言天下將”是對所有的將士寄言,顯然與思婦的身份不符。“寄言”二句是緊承 “歌謠滿帝京”作進一步的申述,意在剖露統治者大張旗鼓宣揚武功的罪惡目的。此四句寫了兩個場面:沙漠殺伐的場面;帝京歡樂的場面,并非班師回朝。從表意看,通過“歌謠滿帝京”可看到統治者在主張什么、提倡什么。至此,思婦的哀怨及抨擊的矛頭就一清二楚了。
這首寫桑婦怨情的詩歌,一反傳統的寫法,避開正面描寫桑婦容貌及其怨情,而極力鋪排將士征伐不已的武功及統治階級窮兵黜武的意圖,委婉含蓄地抒發了對最高統治者的怨憤之情。全詩呈現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體現了傳統的美刺精神。
上一篇:《宋代民歌·雨中花·醉太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鬧元宵》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