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改魏扶詩》原文與賞析
葉落滿庭陰,朱門試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負前心。
據《全唐詩》卷八百七十二于《改魏扶詩》題下注云:唐宣宗李忱大中(公元847—858年)初年,魏扶以主考官的身份主持進士考試,當他走進貢院時,頗有感慨,于是題詩一首道:“梧桐葉落滿庭陰,銷閉朱門試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前心。”等到發榜后,有個不知姓名的人把這首七言詩刪削成五言詩,即 《改魏扶詩》,用來譏諷他。
先說一個魏扶的七言題詩。“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兩句,寫試院陰森可怖的自然環境。梧桐葉落,是深秋的景象,可知參予的考試是秋試,亦稱秋闈。以明清的科舉制度而言,每三年的秋天,在各省的省城舉行一次考試,就叫秋試,亦稱鄉試。由朝廷派出正副主考官主持。唐代的科舉亦與此略同。應試的生員,心情之緊張是可想而知的。“滿庭陰”三字,寫出了貢院的陰森。秋風掃落葉的陰森景象,正襯托出考生應試前緊張悲涼的心境。“鎖閉朱門試院深”,寫生員應試的場所。“朱門”,本指古代王侯貴族把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嚴,故以朱門為貴族邸第的代稱。此指試院的大門。這句是說把應試的生員緊鎖在深宅大院里,不準與外人接觸。這就更增加了緊張氣氛和生員的緊張心境。
后兩句抒情。其大意是說:這里曾經是自己付出許多心血和勞動的“辛苦地”。自己當年也曾在這里應考,凝神苦思,煞費心血以求一第。如今,自己卻成了大權在握的主考官,即將到此院應考的舉子們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他們一定在企盼有一位主持正義,公道廉明的主考官,能夠公平地閱卷,公平地錄取。所以,自己一定要出以公心,公平地選拔人材,不搞營私舞弊那一套。“不將今日負前心”,是說今日雖然當上主考官,也不能辜負以前自己當考生時的那種心情及那時所立下的志向。所有考生的最大希望就是公平。這是魏扶原詩的本義,表現了他要廉潔公正地行使其知貢舉大權的初衷。而這首詩是題在貢院墻壁上的,也就等于是向所有的應試考生表個態。
發榜之后,一個不知名的落第考生將此詩每句前兩個字均刪去,意思便全變了。尤其后兩句,是說魏扶辜負了以前的想法和念頭,即暗示他未能公平錄取。
魏扶是在宣宗大中元年(847)當的主考官,據史載,這一年的科場算是比較公平的,李商隱的弟弟李羲叟就是這一年考中的。李商隱為此還專門寫一封信和一首詩來感謝和贊美魏扶。當然,我們也無法根據這一點來說這一年的考試絕對公平。因為晚唐的科舉考試中弊端甚多,能基本公平就已經很難了。改詩的舉子也可能是發牢騷,也可能是有具體事實的觸發,或者有某一位他所熟悉的舉子水平遠不如他卻榮登金榜。總之,改詩之人肯定也是有道理的,但其具體情況無從考索,我們也不能妄說。
但有一點似應肯定,魏扶的原詩表現出一種公正之心和光明正大的態度,是可取的。而落第舉子只把原詩每句前兩字削去,便使詩義陡變,也是個深有慧心的巧黠之人。
上一篇:《清代民歌·改唐詩戲懼內某公》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日月》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