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掛枝兒·查問》原文與賞析
曾送你玉簪兒,戴也不戴; 曾送你青絲帶,可曾系來。曾送你汗巾兒,在也不在? 曾送你一把銷金扇,曾送你一只半新不舊的紅睡鞋。這幾件要緊的東西也,如何問著你佯不睬?
熱戀中的情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往往贈物以作紀念。因此,對方對所贈物品的態度如何,是反映他 (她) 的感情的寒暑表。《掛枝兒·查問》中的女子就是通過查問她所贈送的物品的下落來驗證其感情的。
這位姑娘曾送給情郎一只玉簪兒。玉簪兒代表著她的美好愿望,希望他們的愛情能像玉一樣純潔無瑕,可從來沒見他插在頭上。她也曾送他一條青絲帶。“絲”諧音“思”,古人也常用青絲來喻姑娘的秀發。她希望這條青絲帶能拴住情郎,拴住情郎的心,把她和他永遠連在一起,今生今世不分離,可從來沒見到他系在腰間。
她也曾送他一條汗巾兒。程萬里選、朱鼎臣集的《匯選倒掛枝兒》里,也有一首寫汗巾兒的民歌: “汗巾兒本是絲織就,上寫著相思詩一首,臨行時放在你衫兒袖。你若害相思,汗巾是念頭,要解愁腸,緊緊拿在手。”可對 《查問》的姑娘來說,汗巾兒雖然是同樣織進了相思,可以為情郎拭汗,為情郎裝點,可情郎卻并不把她贈送的汗巾兒當作緩解相思的念頭,更不把它 “緊緊拿在手”以 “解愁腸”,甚至這條汗巾兒在還是不在,連他自己都不清楚。
不僅如此,姑娘還送他一把銷金扇,生清涼以逐酷暑,可見心思細膩,體貼備至。更與人不同的是,還送他 “一只半新不舊的紅睡鞋”。“紅睡鞋”是姑娘自己的用物。“半新”是說姑娘已經穿過,“不舊”則說姑娘穿用時間不長。姑娘把這樣“一只半新不舊的紅睡鞋”送與情郎,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如果說前面種種贈品除了有傳情達意的紀念性之外,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的話,那么這“一只半新不舊的紅睡鞋”便是地地道道的定情之物了。原本是一雙的 “半新不舊的紅睡鞋”,現在她自留一只,送情郎一只,用意在祈求百年好合,合成天長地久的一雙。可他的那只如今安在,怕是早已扔到爪哇國了。
“這幾件要緊的東西也,如何問著你佯不睬。”這一句由前面的查問轉為反詰。馮夢龍點評這一句道: “這幾件東西,都沒要緊,要緊的不在這幾件東西。”這話是中肯的。玉簪兒、青絲帶、汗巾兒、銷金扇以至紅睡鞋,并不很貴重,自然也就算不上很“要緊的”了。問題在于這幾件東西每一件都附著她的一腔癡情,包著她的一顆真心,尤其是那 “一只半新不舊的紅睡鞋”。因為有了這一層,那幾件東西就很特別,很貴重,很 “要緊”了。現在,他對這些很特別、很貴重、很 “要緊”的東西竟毫不在意,問著他,還假裝沒聽見,不理不睬。《查問》中的姑娘正碰上了這樣一個 “佯不睬”的負心賊,結果枉費了一顆心,一片情,心中之悲苦是可想而知了。
這首民歌,自頭至尾全由姑娘的追查和反詰構成,語吐連珠,步步緊逼,一氣呵成,令人大感痛快淋漓。它表現了這位姑娘敢愛敢恨,愛憎分明,決不忍氣吞聲,茍且屈從的性格。對那個從無真心,只知玩弄的負心賊,雖采用虛寫,其丑惡的面目,骯臟的魂靈也在姑娘那如連珠炮的查問、反詰中暴露無遺。《查問》就是這樣以精簡的語言,塑造了生動的人物形象,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表達了作者憎愛分明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描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牽掛》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