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派兵到我家,
問聲米糧差不差,
缺糧給谷并銀兩,
牽來牛奀又有耙。
財主佬奀(心)亂似麻,
窮佬心里正開花,
自耕自耘自得吃,
大家齊唱太平歌。
——《太平天國歌謠》
在清代的大量民歌中,我們常常看到老百姓視清兵如虎狼,憤恨咒罵,痛加揭發。例如:“清妖清妖不象人,……搶擄百姓還說保黎民”(《清妖清妖不象人》); “辛勤勞苦得來的金銀糧食,都被官兵搶光了;年輕俊俏的小伙子,官兵拉去砍頭了;年輕漂亮的姑娘們,官兵派人搶走了”(《官逼民反》);等等。但在《翼王派兵到我家》這首壯族民歌里描寫的太平天國起義軍與老百姓間的關系,卻是另一番景象:起義軍主動來到百姓家問寒問暖,送錢送糧,送牛送耙。奀:音en,舊讀作mang、此處作小牛解。老百姓擁護起義軍,心情舒暢,自給自足,歡歌太平。在這種比較中,我們便可以從一個側面理解到太平天國在一個時期里得以發展壯大的因由。而這篇歌謠的意義也就在于揭示了太平天國革命鮮明的人民性:革命為人民謀利益,人民也就擁護革命。
然而,這畢竟是一場有局限的革命。農民階級很難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他們的最高理想也只能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自耕自耘自得吃”的太平盛世。因此,當稍稍取得些許勝利之后,他們的文化胸襟、思想武器,就很難爭取一個翻天覆地的劃時代的到來。這篇歌謠中的天真、樂觀情緒,其實也于無意間給歷史透露了這方面的消息。
上一篇:《美兒當年》原文|賞析
下一篇:《自從離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