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志感示兒輩①
六度逢寒食②,肝腸寸寸哀。豈無懸日月③,難擬到泉臺。歲每慚新鬼④,春從冷舊醅⑤。兒曹須老大⑥,莫忘介山哀⑦。
①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之推抱樹而死。文公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生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②六度,此詩作于嘉靖四十五年(1545),距他父親王忬之被殺正六年。 ③懸日月,《易經?系辭》上:“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懸象指天象。 ④新鬼,這一年作者長女卒于產病,年二十二。 ⑤舊醅,泛指陳酒。杜甫《客至》:“樽酒家貧只舊醅。”⑥兒曹,兒輩。須,待。 ⑦介山,在山西介休縣東南,古名綿山,即介之推隱居之山。介之推是忠于晉文公的人,卻不得其死,以此借喻王忬之被屈殺。
【說明】 作詩時嚴嵩雖已失敗,王忬卻未被昭雪,所以有“豈無”云云。穆宗即位,忬復原官,但未獲恤典。萬歷十五年(1587),乃賜祭葬,贈兵部尚書。辟治墓域,創建碑亭。他在《先司馬祭贈圣綸碑陰記》中有云:“不特先臣墓木已拱,而臣之發皓齒墮,去鬼無幾何矣。”因這時世貞已六十二歲。時間也過得真快,不但逝者含冤于地下二十余年,他兒子也由壯齡而進入暮年,連皇帝也換就三個了。
上一篇:《寄荊隱女兄》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小車行》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