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行
小車班班黃塵晚①,夫為推,婦為挽②。出門茫然何所之③?青青者榆療吾饑④。愿得樂土共哺糜⑤。風吹黃蒿⑥,望見垣堵⑦,中有主人當飼汝⑧。叩門無人室無釜,躑躅空巷淚如雨⑨。
①班班,車行之聲。 ②《左傳》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③之,往。 ④“青青”句,荒年時,以榆莢或榆皮煮粥充饑。 ⑤樂土,《詩經?魏風?碩鼠》:“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共哺糜,一起喝粥。漢樂府《東門行》:“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⑥黃蒿,蒿為青白色的野草。蒿而黃,因大旱之故。 ⑦堵,墻。 ⑧汝,流民夫婦相稱之詞。 ⑨躑躅(zhízhú),徘徊貌,形容失望,因屋中主人亦已逃荒而去,仍歸結到“出門茫然何所之”。
【說明】 崇禎十年(1637)六月,北京附近與山西大旱。七月,山東又遭蝗災。這時作者銓選出都,目睹饑民流離失所和賣兒求生的慘況,寫成此詩及另篇《賣兒行》。
詩用雜言體,中設對答之詞,頗具漢樂府沉痛之音。
崇禎十四年,作者攝諸暨縣令。當時紹興連年大旱,諸暨則遭水災,流民亡命剽掠,作者曾作五律《流民》,下半首云:“市門連井閉,米舶渡江遲。樂土今何在?春風易別離。”明末各地民變之紛起,即因天災加人禍之故。
上一篇:《寒食志感示兒輩》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歲晏行》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