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鑒賞辭典·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雜劇·第二折
〔夫人上,云〕今日安排下小酌,單請張生酬勞。道與紅娘,疾忙去書院中請張生,著他是必便來,休推故?!蚕隆场材┥希啤骋箒砝戏蛉苏f,著紅娘來請我,卻怎生不見來?我打扮著等他。皂角也使過兩個也,水也換了兩桶也,烏紗帽擦得光掙掙的。怎么不見紅娘來也呵?〔紅娘上,云〕老夫人使我請張生。我想若非張生妙計呵,俺一家兒性命難保也呵。
【中呂·粉蝶兒】半萬賊兵,卷浮云片時掃凈,俺一家兒死里逃生。舒心的列山靈、陳水陸,張君瑞合當欽敬。當日所望無成;誰想一緘書倒為了媒證。
【醉春風】今日個東閣玳筵開,煞強如西廂和月等。薄衾單枕有人溫,早則不冷、冷。受用足寶鼎香濃,繡簾風細,綠窗人靜。
可早來到也。
【脫布衫】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隔窗兒咳嗽了一聲,[紅敲門科][末云]是誰來也?[紅云]是我。他啟朱唇急來答應(yīng)。
[末云]拜揖小娘子。[紅唱]
【小梁州】則見他叉手忙將禮數(shù)迎,我這里“萬福,先生”。烏紗小帽耀人明,白襴凈,角帶傲黃鞓。
【幺篇】衣冠濟楚龐兒俊,可知道引動俺鶯鶯。據(jù)相貌,憑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
[末云]“既來之,則安之?!闭垥績?nèi)說話。小娘子此行為何?[紅云]賤妾奉夫人嚴命,特請先生小酌數(shù)杯,勿卻。[末云]便去,便去。敢問席上有鶯鶯姐姐么? [紅唱]
【上小樓】“請”字兒不曾出聲,“去”字兒連忙答應(yīng);可早鶯鶯根前,“姐姐”呼之,喏喏連聲。秀才每聞道“請”,恰便似聽將軍嚴令,和他那五臟神愿隨鞭鐙。
[末云]今日夫人端的為甚么筵席? [紅唱]
【幺篇】第一來為壓驚,第二來因謝承。不請街坊,不會親鄰,不受人情。避眾僧,請老兄,和鶯鶯匹聘。[末云]如此小生歡喜。[紅唱]則見他歡天喜地,謹依來命。
[末云]小生客中無鏡,敢煩小娘子看小生一看何如? [紅唱]
【滿庭芳】來回顧影,文魔秀士,風欠酸丁。下工夫?qū)㈩~顱十分掙,遲和疾擦倒蒼蠅,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末云]夫人辦甚么請我?[紅唱]茶飯已安排定,淘下陳倉米數(shù)升,炸下七八碗軟蔓青。
[末云]小生想來:自寺中一見了小姐之后,不想今日得成婚姻,豈不為前生分定? [紅云]姻緣非人力所為,天意爾。
【快活三】咱人一事精,百事精;一無成,百無成。世間草木本無情,自古云:“地生連理木,水出并頭蓮。”他猶有相兼并。
【天子】休道這生,年紀兒后生,恰學害相思病。天生聰俊,打扮素凈,奈夜夜成孤另。才子多情,佳人薄幸,兀的不擔閣了人性命?!材┰啤衬憬憬愎行判?〔紅唱〕誰無一個信行,誰無一個志誠,恁兩個今夜親折證。
我囑咐你咱!
【四邊靜】今宵歡慶,軟弱鶯鶯,可曾慣經(jīng)。你索款款輕輕,燈下交鴛頸。端詳可憎,好煞人也無干凈!
〔末云〕小娘子先行,小生收拾書房便來。敢問那里有甚么景致? 〔紅唱〕
【耍孩兒】俺那里落紅滿地胭脂冷,休辜負了良辰美景。夫人遣妾莫消停,請先生勿得推稱。俺那里準備著鴛鴦夜月銷金帳,孔雀春風軟玉屏。樂奏合歡令,有鳳簫象板,錦瑟鸞笙。
〔末云〕小生書劍飄零,無以為財禮,卻是怎生? 〔紅唱〕
【四煞】聘財斷不爭,婚姻自有成,新婚燕爾安排定。你明博得跨鳳乘鸞客,我到晚來臥看牽??椗?。休傒幸,不要你半絲兒紅線,成就了一世兒前程。
【三煞】憑著你滅寇功,舉將能,兩般兒功效如紅定。為甚俺鶯娘心下十分順,都則為君瑞胸中百萬兵。越顯得文風盛,受用足珠圍翠繞,結(jié)果了黃卷青燈。
【二煞】夫人只一家,老兄無伴等,為嫌繁冗尋幽靜?!材┰啤硠e有甚客人?〔紅唱〕單請你個有恩有義閑中客,且回避了無是無非窗下僧。夫人的命,道足下莫教推托,和賤妾即便隨行。
〔末云〕小娘子先行,小生隨后便來。〔紅唱〕
【收尾】先生休作謙,夫人專意等。常言道“恭敬不如從命”,休使得梅香再來請?!蚕隆?/strong>
〔末云〕紅娘去了,小生拽上書房門者。我比及到得夫人那里,夫人道;“張生,你來了也,飲幾杯酒,去臥房內(nèi)和鶯鶯做親去!”小生到得臥房內(nèi),和姐姐解帶脫衣,顛鸞倒鳳,同諧魚水之歡,共效于飛之愿。覷他云鬟低墜,星眼微朦,被翻翡翠,襪繡鴛鴦;不知性命何如?且看下回分解?!残υ啤硢瘟w法本好和尚也:只憑說法口,遂卻讀書心?!蚕隆?br>
緊接上一場夫人預(yù)約張生赴宴之后,本場便通過紅娘奉夫人之命來“請宴”時的主唱,以及張生在赴宴前夕的獨特表演,成功地完成了相關(guān)的藝術(shù)使命:
第一、由明智而通達的紅娘這個旁觀者、局外人的公正評贊,強調(diào)了張生在普救解危中的重大功績,進而突出了崔張婚戀的本乎情理、合乎道義,應(yīng)當慶賀。這在藝術(shù)上又產(chǎn)生了兩大效應(yīng):
一是從紅娘身上顯示出的對張生請兵解危的感激、喜慶之情,經(jīng)過神采飛揚的渲染,從正面作了熱氣騰騰的蘊蓄,這就為隨后夫人賴婚的無情悖理和冷峻壓抑,預(yù)作了有力的反鋪墊,產(chǎn)生出強烈的戲劇效果。
二是真實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紅娘性格的有機發(fā)展:隨著生活際遇的變遷和親身經(jīng)歷的獨特感受,她由從前對張生的“搶白”、揶揄,到此刻對張生的感佩、欽敬;由寺警時對崔張愛情的初步關(guān)心,到本場對崔張喜事的真切同情和熱忱贊助,這一切都合乎邏輯地轉(zhuǎn)進自然、氣韻感人,為隨后她撮合出“聽琴”好戲預(yù)伏了脈線。
所以,王實甫寫紅娘一上場就說道:“我想若非張生妙計呵,俺一家兒性命難保也呵?!辈⑦M而在[粉蝶兒]中唱道:由于張生搬兵請將,遂能于剎時間如風卷浮云似地把圍寺?lián)锫拥陌肴f賊兵一下子掃除干凈。因此要開心地陳列山珍海味、擺設(shè)美筵佳宴,專請張生來暢懷歡飲。既然欽敬張生的膽識才性,感戴張生的救命恩情,那就該成全張崔二人的美滿婚姻——因此呵,張生求友借兵的“一緘書倒為了媒證”。直到紅娘即將下場,仍在唱[三煞]時強調(diào)張生的“滅寇功,舉將能”,并在唱[二煞]時再次面向張生真誠地抒發(fā)“單請你個有恩有義閑中客”的摯情。
有了感恩、欽敬的心理趨向,就會自然地導致相應(yīng)的審美意念。所以,從[脫布衫]曲開始,經(jīng)[小梁州]直至[么篇]曲,紅娘連續(xù)表達了對張生形態(tài)美和才性美的贊賞。首先演唱了張生書房的幽雅靜謐:沒有行人,不聞喧嘩;綠色的蒼苔上點綴著清涼透徹的露珠,可見無塵灰之污染、脫世俗之冗雜。隨后以“朱唇”突出張生健康活潑的青春氣息,輔之以“烏紗小帽耀人明,白襴(lan,白細布袍衫)凈(潔凈),角帶傲黃鞓(ting,黃皮腰帶上裝飾的獸角亮晶晶)”的描摹,凸現(xiàn)出青年書生瀟灑俊秀的鮮明形象。值得玩味的是,[幺篇]曲所唱“據(jù)相貌、憑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后人有過誤會,在后世的舞臺上曾有人故意扮演紅娘和張生眉來眼去,乃至打情罵俏。這其實委屈乃至丑化了紅娘;紅娘本沒有這般輕佻淺薄的品性。(明代李日華《南西廂記》在“白馬解?!焙蟆ⅰ扒叉菊埳鼻?,無端穿插了一場“排宴喚廚”的戲,讓紅娘在廚子面前打牙犯嘴、咬文嚼字,已屬冗贅無聊;而明代陸采《南西廂記》于“邀謝”戲中竟然表演紅娘在請張生赴宴時居然向張生勒索“賞賜”;張生答應(yīng)送她“細網(wǎng)巾一百頂”,還說怕紅娘“孤老多,要做表記”,更為荒唐敗興。)《西廂記》這里紅娘之所以如此激動地唱贊張生,是紅娘特意以自己雖然“心硬”卻對張生禁不住“也留情”的特殊心態(tài),有力地反襯和渲染張生確乎相貌俊俏、才性喜人,確乎值得鶯鶯的真情相愛,鶯鶯跟他的愛情確乎幸福、美好得令人羨慕。字里行間洋溢著紅娘為崔張婚事由衷的慶幸與歡欣;并非表現(xiàn)紅娘自己對張生有什么愛慕之情。而且,就在這種為崔張之歡欣而歡欣的情境中,接著她還是忍不住善意嘲笑張生“酸溜溜螫得人牙疼”!可見紅娘依然是既熱情又潑辣,既純樸而又風趣的好姑娘。她的唱詞從側(cè)面生動地烘托了張生的美好形象,這既服從于整個作品贊頌美好愛情和幸?;橐龅幕局黝},又有力地反激出紅娘對夫人爾后賴婚的憤慨和對張生失戀的同情,從而為她隨后將充當崔張婚戀“撮合山”的表演作了預(yù)示。
第二、通過紅娘風趣、詼諧的唱詞和道白,以及張生亦莊亦諧的生動表演,鮮靈地活現(xiàn)了張生在赴宴前的急切盼待之狀和歡欣激動之情。這既顯現(xiàn)了張生心性的可愛,又渲染了崔張婚戀的可喜,并進而譜寫了一曲青春美、愛情美、人性美的頌歌。
張生一出場就焦急地自問自答:該來“請我”的紅娘,“卻怎生不見來?我打扮著等他”。接著,用皂角、換水而使勁擦洗云云,這些語言及其描摹的具象,活現(xiàn)出他那一片志誠之心;同時,“兩個”“兩桶”加“光掙掙”的鋪排,又夸張得一似他自身的風魔情狀,不禁令人會心微笑。于是,一見紅娘到來,他就急忙上前“拜揖小娘子”——一副謙恭之態(tài),一腔歡迎之情,活脫于紙面,更逗笑了觀者。還有可笑的是,他明知紅娘為何而來卻要故意問道:“小娘子此行為何?”他知道夫人為什么辦筵席,卻還要明知故問:“端的為甚么筵席?”讓紅娘一一作答以進一步滿足他心理上的快慰,并同時泄露出他潛意識中的企盼和焦慮。更為有趣的是剛聽到滿意的答復(fù),就急忙答應(yīng)“便去,便去”,旋即又問:“席上有鶯鶯姐姐么?”于是自然地引起紅娘〔上小樓〕一段以曲繪形、出神入化的絕妙演唱:“‘請’字兒不曾出聲,‘去’字兒連忙答應(yīng);可早鶯鶯根前,‘姐姐’呼之,諾諾連聲?!奔然铎`活現(xiàn)地唱出了張生的心癢難熬和情極意濃,真是喜態(tài)可掬、憨態(tài)可親,其熱鬧情狀跟剛才紅娘〔脫布衫〕所唱張生書房內(nèi)外的幽雅僻靜之景,形成強烈的反比襯,從而濃郁了舞臺氣氛,增添了戲劇情味;又有機地透示了紅娘對崔張婚事的熱忱評賞和衷心欣慰。緊接著順流一宕,生發(fā)出傻角張生特有的典型細節(jié)——正兒八經(jīng)、謙虛恭敬地問紅娘:“小生客中無鏡,敢煩小娘子看小生一看何如?”——這又是王實甫推《董西廂》之陳而出喜劇藝術(shù)之新的神采之筆。《董西廂》寫張生“梳裹箱兒里取明鏡,把臉兒掙得光瑩”,這種取鏡自照的動作,不僅一般化,而且平庸化,遠不如《西廂記》這里倩人代鏡的描寫顯得新奇別致而富有個性色彩,因其適應(yīng)了觀眾審美心理中求新心理的要求,故而更濃于喜劇的諧謔美。果然,張生這特異之問招來了紅娘的戲謔之詞——[滿庭芳]:左顧右盼地觀賞自己的身影,你這個讀書入迷的才子呵,你這個咬文嚼字的窮酸,你下功夫把頭面打扮得十分潔凈,連蒼蠅在上面都憋不住會摔倒;你那亮晶晶的面孔油光光耀得人眼花,卻也酸溜溜螫得人牙疼——一曲俏皮的調(diào)侃之詞,既贊美了張生文才與相貌的可喜可親,又奚落了張生所受封建教養(yǎng)和所染貴族氣習的迂拙可笑,令人忍俊不禁;隨后,應(yīng)張生“辦甚么請我”之問,紅娘用夸張的嬉戲之詞答以淘下老陳米幾大升、炸下蕪青菜七八碗。由于老陳米和蕪青菜都是貧寒百姓的日常食物而非富貴人家喜慶宴席的美味佳肴,就更引得人捧腹大笑。由于好心的紅娘雖語帶嘲諷卻謔而不虐,所以憨厚的張生益發(fā)自以為喜事在即而沉浸在歡欣之中,不由得發(fā)出舒心的感慨:說自己與鶯鶯“得成婚姻,豈不為前生分定”——這不是劇作家在宣揚封建的命定論,而是以天公巧安排、崔張本匹配的意蘊,透示張生對此姻緣的自我滿足和自我欣慰。同樣,紅娘接著說他們的婚配“非人力所為,天意爾”,也是強調(diào)這好端端的姻緣乃是本該如此的,猶如說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般。紅娘并不真的否定“人力所為”,所以她隨后就為張生出謀劃策、為崔張傳書遞簡,并為玉成崔張姻緣而自甘吃苦、智勇兼施地向夫人展開斗爭。事物往往相反而相成。劇作家適當讓人物穿插一些口不應(yīng)心或言行不符的表演,正巧妙地使作品泛溢出平凡而綺麗的生活氣息,使人物折射出多方面的個性色彩,而激蕩出活躍而新鮮的喜劇韻味。為了突出崔張婚戀的天然合理,緊接著[快活三]曲子以“咱人一事精,百事精”的流行成語,唱出了紅娘的聰慧伶俐;隨即由紅娘這個精通人情事理的明智人進而唱出:本屬“無情”之物的草木們,還有相匹配的呢——正如古人所說(按自然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和天賦的化育所致):地上也生有連理木、水里亦長出并頭蓮。(言下之意是更何況多情重義、心心相印的崔張呢——他們本就該匹配成對!)[朝天子]曲詞,先以張生的“聰俊”可愛卻又“孤另”可憐作一鋪墊,旋以“才子多情,佳人薄幸”作一逆轉(zhuǎn),所謂“薄幸”指薄情、負心、無情、寡意;此處含有女方因主觀或客觀原因而辜負了男方——硬以封建禮法悖天理、逆人情地拆散美滿姻緣——怎么不害了人性命呢?!而誰無信行(講信用)、誰不志誠云云,既是對張生的寬慰、對鶯鶯的贊賞,又寓含著對未來老夫人賴婚的抨擊。
崔張婚戀之所以值得歡慶、贊美,不僅在于張生的“滅寇功”、人品好,也還在于他們的情戀本身和婚配過程都具有高雅的美致。[四邊靜]既唱出了好紅娘對張生的善良囑咐,對鶯鶯的熱忱關(guān)切,也蘊涵并預(yù)示著崔張這對有很高文化素養(yǎng)、有優(yōu)美道德情操的青年,在燕爾新婚中軟玉溫馨的親昵美。本折前面[醉春風]和后面[耍孩兒]等曲子,則通過紅娘歡騰酣暢的預(yù)想形式,從華貴熱鬧的新婚盛典,到新婚青年柔情蜜意的良宵之樂,再次渲染出幸?;橐龅拿乐潞颓轫?,真所謂“好煞人也無干凈”——這男女歡會呵,好喜煞人也,美滋滋沒完沒了!王實甫喜劇中這種青春美、愛情美、人性美的描摹和頌贊,催人向往,令人銷魂。俄國十九世紀偉大文學家普希金說得好:“假定的環(huán)境中的熱情的真實、感受的逼真——這就是我們的智慧所要求于劇作家的東西?!?《論民眾戲劇和戲劇〈瑪爾法女市政長官〉》)王實甫正是這種以其感人意境昭示出寶貴熱情和高超智慧的偉大劇作家。
王實甫不愧為“才情富麗”的“辭家之雄”(明·何良俊),《西廂記》不愧為“情詞之宗”(明·凌濛初)的一代絕唱。在紅娘為崔張預(yù)先于想象中鋪排了既華貴熱鬧又溫馨柔美的婚禮之后,緊接著卻陡然地筆勢一跌,仿佛熱氣去而冷氣生——只見張生隨即問道:“小生書劍飄零,無以為財禮,卻是怎生?”這就再一次顯示了張生不以貧賤為恥、卻因?qū)λ鶒壅邿o所饋贈而為愧的“志誠”與鐘情;紅娘隨即不假思索地回敬道:“聘財斷不爭,婚姻自有成”;“憑著你滅寇功、舉將能,兩般兒功效如紅定”,再一次顯示了紅娘不趨炎、不勢利,重恩德、重情義的美好形象。這一段對白與演唱,不僅為隨后夫人的無情無理賴婚預(yù)作了絕妙的反襯和鋪墊,而且跟戲末鄭恒爭婚時以富驕人、借勢壓人的丑惡表演,形成前后比照、遙相映襯的卓越效果,從而拓深了戲劇意蘊,強化了喜劇情致。至此,劇作家筆致又一逆轉(zhuǎn):張生“拽上書房門”,在個人的小天地中,舒展著“不曾娶妻”者青年書生的新婚幻想曲,一派天真爛漫之氣,令人含笑頷首;殊不知,他越想得美妙,人越感到歡喜,也越是增添著隨后夫人賴婚帶來的沉重壓抑和巨大痛苦。
湯顯祖十分看重這種情節(jié)安排的戲劇性效果,在《三先生合評元本北西廂記》中,他對這折戲的總批是:“先將請宴一出,虛描宴中情事,后出停婚,只消盡摹乍喜乍驚之狀。有此出,后出便省多少支離——此詞家安頓法?!彼^安頓法,即抑揚法,蓄勢法,就是為戲劇高潮的到來,積蓄氣勢。作者特意在戲劇高潮“賴婚”之前,安排了這出“請宴”,極寫張生的歡快之情,讓他樂到了頂點,即欣喜若狂之際,“于紙縫里活跳出來”(金圣嘆語),卻突然出現(xiàn)了賴婚,從而,構(gòu)成鮮明對比和強烈的反跌,激化矛盾,使高潮的出現(xiàn)令人驚心動魄!于此可見,《西廂記》不愧為我國古典戲曲史上以抑揚、蓄熱突現(xiàn)戲劇高潮的典范之作!
上一篇:《西廂記》鑒賞辭典·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雜劇·第二折
下一篇:《西廂記》鑒賞辭典·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雜劇·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