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楊潮觀·發倉(全一折)
漢武帝時,河南一帶,連年災荒,赤地千里,流民載道,掙扎在饑餓、死亡線上。朝廷與地方對此不聞不問,皇帝卻寧愿派出欽差大臣黃門給事中汲黯,到土沃民饒的河東去撫綏偶爾遭受火災的商賈,沿途還差役派伕,騷擾百姓。河南郡內一個姓賈的老驛丞,因缺少糧食馬匹,不敢接待皇使。正在犯愁之際,其女賈天香挺身而出,為民請命,用巧妙的方式向汲黯陳說河南災情之重,要求他從權達變,勇于負責,立即矯詔發倉,賑濟饑民。汲黯深受感動,置個人安危于度外,果斷地采納了賈天香的建議。
發倉,思可權也。為國家者,患莫甚乎棄民; 大荒召亂,方其在難,君子饑不及餐,而日待救西江,不索我于枯魚之肆乎?《詩》曰:“載馳載驅,周爰咨度。”汲長孺有焉。(副凈扮驛丞上) 若要蝗蟲飽,除非野無草。救得螞蠟饑,地上已無皮。在下河南郡一個老驛丞便是。這條路上,原是出京第一,沖要無雙。只因荒歉連年,人煙消散。馬草一束千錢,又兼差使越多,軍興旁午,把應付的官馬盡力奔馳,倒斃者不計其數。今日天上一陣蝗蟲過,明日地下一陣差使過。那公家的田租,遇了旱蝗,或者有蠲有赦,俺驛中私下的例規,倒是常赦不原的。你道此時,民有饑色,怎得庖有肥肉? 野有餓殍,怎得廄有肥馬? 我管驛也管得老了。到如今,實在難得應付。正是: 做官莫做鬼督郵,是人是鬼要誅求。看我官兒只有芝麻大,就壓扁了芝麻能榨出幾多油? 咳! 可為長嘆息者此其一。從來說: 官府不威爪牙威,群狐尾虎來,一虎百虎威。口兒里蠻言亂喝,手兒里鞭梢亂掣。額外加了抬杠人夫,又添上些騎坐馬匹。暗中得了折色分例,還來要你嗄程津貼。幾番在人面上彌縫,免不得馬口中奪食。我一件件燕子銜泥,一般般針頭削鐵,下不能白手成家,上不能赤心護國。今日一路平地風波,明日一個青天霹靂。來不來都要立馬造橋,動不動急得推車撞壁。任憑哀告,總是個皂白難分; 如此饑荒,那管你青黃不接。咳! 可為流涕者此其二。雖然衙門里的事,到處官清私暗,從來陽奉陰違,就是悖入悖出,也須好去好來。誰知陪著我小忠小信,不得他大慈大悲。憑你剜肉醫瘡,總要舍身施佛。沒奈何撞著他鬼使神差,只得拚我奴顏脾膝;侭著他酒囊飯袋,還要硬著我銅頭鐵額。他幾回說不出,只管推毛求疵; 我幾次忍不來,又恐劈竹礙節。有打點,就是釜底抽薪; 沒投奔,只落得眼中出血。咳! 可為痛哭者此其三。(作哭介) (內問介) 你這驛丞,好端端為何哭起來? (副凈) 列位不知,我乃長沙賈太傅之后,祖傳一篇 《治安策》,慣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記得我當初新上任時,排下龍圖公案,扮出優孟衣冠,雖則是魚龍渾雜,卻倒也人馬平安。銷算的絲絲入扣,支放的滴滴歸源。奉行的何嘗虛應故事,過往的也曾廣結良緣。遇事親身下降,從無袖手旁觀; 見人怒目相向,唯有唾面自干。從不使唇槍舌劍,也無甚意馬心猿。只靠自己良心難昧,要圖上頭另眼相看。誰知不用本來面目,還當別有肺肝。咳! 可為痛哭者此又其四。你道這是什么饑荒時候? 差使越多,每常時風雨無阻,鎮日間雞犬不寧。別條路,還眾擎易舉; 我這廂,更孤掌難鳴。來的,那個是謙謙君子; 我呵,怎做得好好先生! 幾番要另起爐灶,與此官永斷葛藤,圖得個金蟬脫殼,別尋個白虎騰身。且喜昨日得了個任滿升遷的喜信,這也是我儻來富貴,說不盡那過去光陰。此后不愁他小船重載,從今方信我大器晚成。閑話少說,我數十年來,雖一官如寄,四海為家,還有一個女兒賈天香,隨任在此,須要預先料理搬家,方才起身得快。正是: 鰲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再不來。(雜扮驛卒跑上) 星忙來路遠,火速報君知。稟爺,探有黃門汲黯大人,往河東勘任火災,兼程而進,今晚就要到來,本郡官員,都至此接送。夫馬嗄程,不知可曾準備? 你看塵頭起處,前站來也! (副凈作驚跌介) 怎么說? 禍事了! 我昏昏的俾晝作夜,忙忙的度日如年,誰知瓜熟蒂落,還是藕斷絲連。頃刻五龍齊到,眼見一馬當先。聽了你面面相覷,嚇得我默默無言。既要頂禮那一佛出世,又要發送他五岳朝天。叫驛頭,且備馬一百! (雜) 槽上只有一匹。(副凈)可用夫三百! (雜) 簿內并無一卒。(副凈) 呀! 沒奈何,且多備些酒食。(雜) 錢糧已斷了三七。(副凈) 如此怎了? (雜) 爺莫忙,我有計。(副凈) 你有甚計? (雜)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等他到來,你去你女兒房中,躲在眠床腳下,包管他搜尋不出,自然去了。(副凈) 果然妙計。這不是鬧中取靜,也算得忙里偷閑。雖不免垂頭喪氣,也勝如搖尾乞憐。且等女兒出來,與他商議則個。(雜) 待我再打聽去。(下) (小旦上) 水來須要土掩,兵來還是將當; 一計明修棧道,三軍暗度陳倉。孩兒聽得爹爹說話好笑,故此出堂問訊。那差來,你不打發他,憑你躲在那里,他來得去不得,怎生了得? 且問這是什么天使? (副凈) 孩兒不知,這差使利害,是什么黃門汲大人,往河東勘火災去的。(小旦) 既如此,孩兒有計較,父親請放心,只要孩兒畫起一道靈符,包管禁住他,不得往河東去。(副凈) 從不見你會畫符,就這樣靈驗,事到其間,你說生姜樹上生,我也只得依你說。(小旦) 只怕黃瓜樹上生,我就不得同你活。爹不要閑管,待孩兒驛亭上去來。(下) (副凈) 可憐一官半職,枉受萬苦千辛。我從來一籌莫展,到如今四顧無門。虧他隨機應變,替我見機生情。但得天從人愿,自然福至心靈。(下) (生扮汲黯持節侍從隨上) 冥冥氛祲未全銷,路指河東絳水遙; 誰與至尊憂社稷? 繡衣仍插侍中貂。下官汲長孺。荷蒙圣恩,官拜大中大夫,黃門給事。前日河東報到,居民失火,延及千家,圣上軫念災黎,特命下官持節,前去撫綏。來此已是河南地面,軍士們,且在驛館歇宿一宵,再行過河北去。(眾應下) (生) 好個臨池的驛亭! 叢篁拂地,高柳參天。怎多枯槁了? 呀! 壁上有甚留題? 待我看來。(念介)“龍向河東雨,河南隔岸災; 過云不澤物,空自起塵埃。洛陽才子賈天香題筆。”呀! 什么賈天香? 自稱洛陽才子! 他詩中語句,明明譏誚著下官,好生可惱! 叫驛丞! (副凈上) 做此官,行此禮。驛丞叩頭。(生) 好大膽驛丞! 并不將驛館打掃潔凈,快叫那壁上題詩的賈天香來,免你一打。(副凈) 領鈞旨。阿呀! 我說什么靈符,惹出事來了。(下) (小旦上) 門前茄鼓喧,知有貴客至; 不做儀封人,怎得見君子? 黃門大人有禮! (生) 我要那題詩的人,怎來一個女子? (小旦) 我就是題詩的賈天香。(生) 你一女娃,何敢自稱才子,在壁上賣弄詩才? (小旦) 才不才,亦各言其志也,有甚使不得? (唱)
【北雙調】 【新水令】 暮云天際驛垣高,倚危欄使星不到。我只見紅塵迷候倚,因此上彩袖點吟毫。對景蕭條,圖畫出流民稿。(生唱)【南仙呂入雙調】 【步步嬌】 只見粉壁涂鴉,把我題詩誚。(小旦) 怎見得是譏刺大人? (生唱) 是你分明道,枉向這河南走一遭。只為咱銹斧經臨,路途騷擾,是何物女嬌娃? 也充做鄉三老。
(生) 當今在上圣明,洞悉民間疾苦,那二千石長吏,仰承德意,膏澤旁流,那有匿災不報的事? 你一女子,焉知外事? 敢虛言惑眾,謗訕朝廷,當得何罪? (小旦) 黃門大人,且休見罪。請問大人: 河東去,有何公干? (生) 河東失火千家,吾奉圣恩,前去撫恤,此豈汝女子所知。(小旦) 既如此,那河東是朝廷百姓,難道河南獨不是朝廷赤子? (唱)
【北折桂令】 念河東土沃民饒,物盛災生,偶爾延燒。卻不道比似河南,頻年無麥又無苗。看一望流離載道,哀鴻無處不嗷嗷。(小旦)大人,你想這兩廂,孰輕孰重? 況且失火千家,必是市廛商販,元氣何傷? 這水旱蝗蝻,乃是農民失望! (唱) 卻那邊廂一炬憐焦,惠及蓬茅; 這壁廂萬口空號,直恁地隔斷云霄!
(小旦) 難得天使到來,窮民如見天日,大人乃過而不問,可乎? (生) 下官自出關來,也曾沿途體訪,雖則年不順成,還未見十分荒亂。(小旦) 大人,你只大路邊一過,其中就里,誰肯教天使得見。你若不信,請登北邙一望。那虎牢關外,赤地千里。(生作登山望介) (唱)
【南江兒水】 看滿目蜚鴻起,愁云壓虎牢,果然四野無青草。(生)如此奇災,竟毫不上聞,此皆二千石長吏之罪也! (唱) 那官家閑鎖著敖倉耗,這生靈險做了溝渠料,兀自把豐登入告。我將你壁上簪花,一字字要碧紗籠罩。
(生) 待我使畢回來,定當入奏,救此數郡生靈。(小旦) 難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畢回來,方去陳奏,此間殘喘遺黎,早都餓死,還救得甚來? (唱)
【北得勝令】 亂慌慌焚溺在崇朝,喘歔歔頃刻也難熬。豈不聞救倒懸須是早,那些個等需云濟旱苗。待來朝,受風吹便見千人倒; 趁今朝,妙手憑君一著敲,妙手憑君一著敲。
(生) 話雖如此,我乃河東使臣,怎管得你河南的事? (小旦)大人差矣! 你在漢朝,是什么閑散冗員,還是什么無名小輩?(生) 吾乃漢天子黃門近臣,汲黯的便是。(小旦) 原來就是大人。你以忠直鳴于天下,妾雖不出閨門,也如雷貫耳。誰料今日所見,不如所聞! 就此看來,你忠也不十分忠,直也不十分直。(生) 你責備得是,只是一件。(唱)
【南園林好】我今來河南一遭,原是往河東一逍。要救這鰥窮無告,怎不奏九重霄?怎不奏九重霄?
(小旦) 請問大人: 你持此節何用? 妾身雖不讀書,嘗聞 《春秋》之義: 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國家、利社稷者,專之可也。因此上定當責備賢者。(生) 依你便怎么樣? (小旦) 大人既為親信近臣,就是天子耳目。豈有目擊顛危,坐視不救之理? 依妾愚見,你既來到此,竟該從權矯詔,持節發倉,救此數百萬生靈垂死之命,一面便宜行事,一面奏聞天子,請其矯制之罪。圣明在上,必不加誅。就使因而得罪,你把一人的命,換了千萬人之命,也不虧負了你,豈不是一路福星,千秋盛事? 那河東,去也罷,不去也罷。妾語不嫌唐突,大人也可不用三思。(生) 你倒說得慷慨。(小旦唱)
【北收江南】 呀! 你名為正直立當朝,恁擔承不做的一時豪。現放著敖倉千萬在成皋。咱要你做一擔兒挑,咱要你做一擔兒挑。你代天行道可辭芝?
(生) 不料這妮子有恁般見識。難道我汲黯倒是個見義不為無勇之夫? (唱)
【南川撥棹】非推調,便從權須矯詔。去打開常社倉廒,去打開常社倉廒。但將他饑人救療,任天威何敢逃,為蒼生拚這遭!
(生) 侯吏門,快去宣那倉曹、戶曹,在府堂伺候宣旨。就此撥轉馬頭,且不過河東去者。(內應介) (生) 呀! 且住。方才不曾問明,你是何家女子? (小旦) 妾身就是這驛丞之女。既大人有命,不用過河夫馬,妾好回俺父親去也。誰知緩兵計,做了度人經。(唱)
【北收尾】 深閨敢露如簧笑,只為著計阻星軺。挑動的書生迂闊代人勞,怎知俺暗度金針個中巧。(下)
(生) 原來這驛丞有此奇女! (雜扮候吏上) 稟爺; 闔郡官員,同倉曹、戶曹,都在府堂伺候。(生) 吩咐打道。
天上星辰使節高,幾人咨訪及芻蕘;
人歌人哭無人問,端賴忠良翊圣朝。
“待救”兩句: 遠水不解近渴,緩不濟急的意思。語出 《莊子·外物》。“載馳”兩句: 語出 《詩經·小雅·皇皇者華》。意謂大臣出巡,應該處處向賢良的人咨詢。螞蠟 《zha乍): 螞蚱,蝗蟲的別名。軍興: 為軍隊征聚的賦稅。旁午,縱橫交錯。引申為繁雜。督郵: 官名,漢代置為郡守佐吏,掌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宣達教令,兼訟獄捕亡等事。折色: 在銀子上打折扣。分例: 回扣。嗄程: 同下程,送行的禮物。賈太傅: 漢代的賈誼,曾為長沙王太傅。龍圖公案: 包拯審案的案桌,因他曾任龍圖閣直學士,故稱。優孟: 春秋時楚國的演員。曾穿戴了已死的孫叔敖的衣冠,扮作孫叔敖,使楚莊王大為感動,給了孫叔敖的兒子許多封賞。五龍: 五馬,漢代太守駕車用五匹馬。頂禮: 佛家最尊敬的跪拜禮節。一佛出世: 出自俗諺“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說法,這里只取佛一義,借指尊貴的官員。“一計”兩句:用表面假象迷惑對方,暗中另搞一套的意思。用漢代韓信的故事。生姜樹上生: 舊時俗語,比喻性格剛強的人。繡衣: 漢代的特派官員“繡衣直指”的簡稱。貂: 漢代的冠飾,為侍中,常侍所插用。儀: 古地名,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 官名,典守封疆的官。語出 《論語·八佾》。使星: 使者。
候騎: 偵騎。流民稿: 王安石變法期間,有一年久旱不雨,饑民流離失所,鄭俠畫《流民圖》獻于宋神宗。銹斧: 穿著繡衣,拿著斧鉞,是繡衣直指的裝飾,此代稱繡衣直指。三老: 秦、漢時官名,掌管鄉、縣教化的官。
北邙 (mang忙): 山名,在河南洛陽東北。蜚鴻: 飛蟲,指飛蝗。鴻、蝗,古音相近。敖倉: 秦代在敖山中建立的倉庫,后用為糧倉的專名。耗,地方向朝廷運輸糧食時,為備沿途損耗而多帶的糧米,稱為耗米。此指糧餉。簪花: 書法中一種娟秀的簪花格。焚溺: 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崇朝: 從清晨到吃早飯的一段時間。比喻迫在眉睫。成皋: 漢代縣名,在今河南汜水縣西北上街鎮。常社: 漢代的常平倉和隋代的社倉,都是儲藏糧米用于賑濟平民的義倉。倉曹、戶曹: 分別是漢代管理公倉和戶籍的下級官吏。
星軺 (yao姚): 供使臣乘坐的一種輕便的車子。暗度金針: 暗地傳授秘訣的意思。傳說織女將一金針送給鄭采娘,教她別在裙帶上,不讓人知道,三日之后,手藝便變得特別精巧。芻蕘 (chu yao除搖): 割草打柴。這里指樵夫等山野平民百姓。
《吟風閣雜劇》在內容上多是隱括史事,遠譬近指; 或采掇舊聞以抒寫政見; 或借題發揮以批判現實。體制結構上均為單折短劇,大都只有一個場景,兩三個人物,類似現在的獨幕劇。每劇前皆冠一小序,說明創作意圖,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題。表現手法上,或以語言警辟取勝,或以意境幽遠見長。辭曲跌宕亢爽,賓白詼諧流暢,構思新穎,寓意深刻,總的創作風格是哲理色彩較濃。失之于情節少有變化,韻文多不合律,對舞臺性注意不夠。但在清代雜劇中成就較高,使他成了當時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家。
《汲長孺矯詔發倉》取材于《史記·汲黯傳》:“河內失火,延燒千馀家,上使汲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比屋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賑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遷為滎陽令。”其實,劇中也隱括了作者本人的兩樁政績,據袁枚所撰《楊潮觀傳》云:“君以古賢自期,與今之從政者格格不入。河南災,奉檄辦河料二百萬,君頻蹙曰:‘野無青草,何能辦料?’即牒民疾苦求免。”又,“公奉調瀘州,年逾七十,初志不欲往。旋聞瀘大饑,道殣相望,慨然曰:‘見義不為無勇也。’即到官,碾谷、檢校一切在官閑款,分設三粥廠,……在瀘不滿百日,凡活五十九萬七千人。”可見劇中的人物,情節真偽雜揉,既有歷史的根據和作者的影子,又有想象、加工成分。
劇前的小序說:“發倉,思可權也。為國家者,患莫甚乎棄民。”在作者看來,作為統治者,不能不顧人民的死活。汲黯勇于負責,從權矯詔,正是體恤民情的表現。表彰他的正義行為,抒寫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就借漢代的故事,以反映清代的現實,揭露康乾“盛世”災情之慘重,官差之苛酷,政治之窳敗,并力圖提出克服這些社會危機的意見和辦法。所以,這個戲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戰斗性,又富有藝術感染力。成功之處在于:
其一,具有尖銳而集中的戲劇沖突。全劇通過題詩誚客、引經責賢、矯詔發倉三個階段的情節發展,一步步將戲劇沖突推向高峰。戲的開端,安排一個老驛丞出場,讓他仿擬賈誼 《治安策》的口吻,發表一段長白,描述了當時官場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今日天上一陣蝗蟲過,明日地下一陣差使過。”騷擾得老百姓雞犬不寧,連驛丞也怨聲不絕:“做官莫做鬼督郵,是人是鬼要誅求。看我官兒只有芝麻大,就壓扁了芝麻又能榨出幾多油?”這就是封建社會弱肉強食的官場內幕。而民間的情況則更為悲慘:“荒歉連年,人煙消散”,一片凋敝景象。正戲還未開始,先就展現出這樣一個具體的社會背景,為人物的活動創造了典型環境。
汲黯因看到驛館壁上的題詩,就問罪于賈天香,并由此引起了人物之間一連串的矛盾沖突。第一次沖突的焦點,集中在是先救河東還是先救河南的問題上; 第二次沖突,焦點轉到河東使臣能不能管河南事務的問題上,第三次沖突,焦點在是照章辦事還是從權達變的問題上。雙方在目的、動機、性格上一次比一次更為尖銳的矛盾沖突,引起汲黯強烈的內心撞擊,使戲劇沖突發展到了最高峰。小小的一折短劇,卻寫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情節的急遽變化,能使重大的戲劇沖突表現得如此尖銳而集中,這不能說不是出自劇作家的精心設計和巧妙安排。
其二,塑造了充滿矛盾而完整統一的性格的人物。汲黯一張口,就是頌圣德、責長吏、喝驛丞、罪民女,這都表現為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僚作風,但他的見義勇為、從善如流、通權達變,又是一般的封建官吏所難以企及的。在汲黯的性格中,作品將一般官僚的共性“忠”,與他特有的個性“直”統一了起來。賈天香之才、之膽、之識,遠在朝廷命官之上,堪稱“奇女”。但作家沒有把她拔高、神化,也沒有將她簡單化。寫她挺身而出,除了出于為民請命的公義,也還摻雜著為父排難的私念。這就讓觀眾在贊賞她的奇偉的同時,又能看到她的平凡。增加了對人物的真實感。因此,這兩個人物性格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顯得形象飽滿,神態逼真,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馮夢龍·雙雄記(第三十三折三婦閨情)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無名氏·古城記(第二十九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