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田婦嘆
今年粳稻熟苦遲,庶見霜風來幾時。霜風來時雨如瀉,杷頭出菌鐮生衣。眼枯淚盡雨不盡,忍見黃穗臥青泥!茅苫一月隴上宿,天晴獲稻隨車歸。汗流肩赪載入市(1),價賤乞與如糠粞(2)。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羌兒。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
【解析】此詩為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在杭州作。詩中借江南田婦的語氣,寫農民受到天災、虐政的雙重災難。作者的矛頭指向朝廷,認為不該對西夏出兵,以增加人民的痛苦。詩題下有自注“和賈收韻”,詩中很多筆墨寫天災及其帶來的層層苦難艱辛:一層,粳稻熟遲。希望秋風一吹,稻谷登場。“來幾時”即“幾時來”的倒文。二層,風不來而雨來,而且雨大得“杷頭出菌鐮生衣”,一些農具生銹發霉,此季正當秋高氣爽,太陽高照“曬紅米”之時,可這連綿的雨至使稻谷損失不少。“眼枯淚盡”,杜甫《新安吏》詩:“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極言在這“霪雨霏霏、連月不開”之時,農民怎不憂心如焚,心傷淚盡。眼見到手的果實泡在泥田里。他們采取一切補救措施,迫力搶收,地邊搭茅棚住在田里一個月左右了,隨時采取各種補救措施,希望一旦天晴搶收稻谷而歸。這樣千辛萬苦才有希望得到一點勞動果實。這是第三層。四層:可是米賣上糠粃的價錢,連繳稅也只好賣牛拆屋了。為應付官差,哪顧得上明年是死是活。由天災寫到人禍、虐政。這里交織著對農民的同情和對新法不滿。宋神宗時,朝庭為免除漕運之繁,賦稅收錢不收米,因而形成價昂米賤現象,操縱市場的商人又剝了農民一層皮,使大商巨賈操縱漁利,加重農民損失,結果弊多于利。指出新法實施的流弊。“龔黃滿朝人更苦”,矛頭直指變法派。這首詩在結構上采用詳賓略主的筆法。筆墨較多地寫了天災,刻意形容渲染,但卻是賓;寫虐政著墨不多才是主。有了前面的鋪墊才有力地烘托主旨。這是詩人創作意境的技巧。前面是盤馬彎弓,引滿待發,在引起讀者共鳴之時才射了出去。靶子一是谷賤稅重傷農;一是用大量錢財招撫西邊羌族。結尾譏諷:我不如投河自盡去當河伯的老婆。借用西門豹治鄴典故,用典自然,恰到好處。
上一篇:經典《聽彈琴》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吳兆騫》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