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無名氏·古城記(第二十九出團圓)
劉、關、張桃園結義后,在徐州夜襲曹營時,受挫而失散。張飛領兵據守古城。劉備投奔袁紹,暫時寄身,探得張飛下落后,終赴古城聚合。關羽為護衛二位皇嫂,急中生智,暫降曹操。操欲收買攏絡他,以厚情豐禮相待,但羽仍不為所動,“身在曹營心在漢”。得知兄弟去向后,隨即掛印封金,辭曹歸漢,千里獨行,過關斬將,沖破重重包圍,與劉、張在古城相會。
(生上,唱)
【中呂引】結義桃園,徐州分散,古城中又得團圓。夫妻會合,弟兄重見。
叫軍校開了城門,迎接二位皇夫人進城。(卒應科) (旦、貼上,唱)
【二犯令】移蓮步,整弓鞋,迢遙千里而來。(相見哭、拜科) 夫妻幸喜重相會,猶如枯木逢春花再開。
(生) 孤窮不利,多虧二位夫人耽驚受怕。今日相逢,實出望外。(旦、貼) 夫身流落,姊妹自分無生,賴得神天護祐,相逢猶如夢寐。只是一路而來,多多虧了二叔,若非他義勇忠心,夫妻焉有今日。皇叔不思報德,反把城門緊閉,不容進見,此何意也? (生) 孤審軍士,已得其詳。昨閉城門,乃三弟張飛之罪。今見二弟,自當表白。(張飛上科,唱)
【生查引】 當初只道無情漢,今日方知義勇忠。
(相見揖科) 二位皇嫂拜揖,小叔失于遠迎,勿望介意。(旦、貼) 你為何這等莽撞? 不加詳察,妄怪他人。(張) 小叔知罪了。(旦、貼) 三叔,少刻二叔來時,須當陪個小心。(張) 劣弟曉得。大哥,俺昨日觸犯二哥,望大哥方便方便。(生) 你若要他歡喜,須分付滿城大排香燭,遠接進城,陪個小心。他乃知禮之人,寬洪大度,不念舊惡。(張) 小校,分付滿城大排香案,整齊隊伍。迎接二爺入城。(應科) (眾扶羽上科) 桃園結義誓難忘,千里單刀出許昌; 尋歸真主完名節,不愧烈日與秋霜。關某別了曹操,一路而來,指望與大哥相會,誰想昨日來到古城,反被三弟疑猜,道咱降了曹操,不容進城。又誰知蔡陽追兵來到,激得我怒滿胸膛,把他斬了。此乃是我云長命不當絕,倘遭他人之手,焉有今日之會。正是: 西風百戰起塵埃,千里尋兄到此來,今朝才得干戈靜,我想昨日呵,(唱)
【雙調新水令】 征夫塞滿了太平街。小校,二位皇夫人可進城否?(丑) 先進城了。(羽) 眾軍可曾卸甲否? (丑) 二爺不曾卸甲,眾軍不敢擅解。(羽) 傳令叫眾軍卸甲。(丑) 得令。(羽) 關某自離許昌,今日里才得卸戎衣,換了這紫袍金帶。(內作喊科) (羽驚科)小校,是那里吶喊? 快看馬取刀來。(丑) 是蔡陽領來軍士,無主可歸。(羽) 既然如此,你將我令旗一面,招他投入在我部下。若不愿者,教他各自歸農。(眾應科) (羽) 你教他把旌旗云外卷,(內長號科) (羽) 小校,是那里吹打長號? (丑) 稟二爺,是三爺擺隊伍出城迎接。(羽) 昨日不須廝殺,今日也不勞他迎接。小校,你與我傳令說: 二爺心下惱,叫他不要擺。(丑分付科) (羽) 分付他戈戟不須排,不念咱千里而來。(內鳥鳴科,羽) 小校,甚么鳥兒叫?(丑) 是一只孤雁。(羽) 一路而來,皇嫂愁苦無聊,你又哀叫; 今日俺兄弟相逢,你又叫甚么? 差矣! 自古道征雁失群,哀鳴凄慘。想俺兄弟常在一處,今被曹操設計分散東西,俺關某一人在此,就如此雁一般,咱關某就如這失伴孤鴻,流落在碧天云外。
【駐馬聽】 拂盡塵埃,(內又作鳥鳴科,羽) 小校,又是甚么鳥兒叫? (丑) 是催歸杜鵑。(羽) 此鳥尚懷歸計,何況人乎? 俺云長一天愁悶,卻被此鳥解去一半了。聽啼鵑遣悶懷,徐步進城來。自下許昌將近一載,蒙曹操待吾甚厚,莫說大哥、三弟疑我降曹,就是外人,那一個不道我真心降了曹操?難怪大哥三弟不疑猜,且做個朦朧佯不采。(張上跪接羽科,羽見作不理科) 叫小校,我那馬可曾卸鞍么? (丑) 卸了鞍。(羽) 既解了鞍,把些好料與他吃。我此來虧了這一騎馬,出許昌,過五關,誅六將,古城邊斬蔡陽,受了多少的苦楚。我想今世的人,還不如此馬有義,好生看守此馬。大爺如今在那里? (丑) 在中堂立地而等。(羽急行科,張自起科) 二哥惱,全不看在我身上來,反把馬來譏誚我。沒奈何,是我做得不是些,還要陪個小心,跪在那階下,去要他認了我才好。(生、羽相見同下跪,哭科。張復跪科,羽) 見哥哥就跪在階,參兄長恭身拜。
【喬木查】哥,一自徐州失散兩分開,喜今日古城中你我依然在。大哥,關羽乃鐵甲征夫,何愁千里? 只虧了二位皇嫂,幼長深閨,那識路途之苦,受了多少風霜,耽了多少驚恐。今到古城,不容進見,全不念皇嫂與你結發恩和愛,你也把城門兒不放開。你道小弟真心降曹了,哥,怎知俺漢云長,一點丹心不改。
大哥端坐,容關某把昔日分散事情說與大哥知道。(生) 二弟同坐,試說一番與我聽著。(羽) 當初曹操領兵百萬之眾,打戰書到徐州,大哥與三弟商議去偷營劫寨,著某保守家眷。誰料三弟去到那邊,不探虛實,只管高聲吶喊,曹兵四散雜出,兄弟各自逃生。探子報道,大哥三弟俱被曹兵所害。二位皇嫂聞得此言,悶倒在地。彼時關某披掛出城,要與曹兵決一死戰。去到半路之間,想曹操那賊多用詭詐之計,恐賺吾出城,以絕歸路。那時又叫探子來,仔細問他。他說不曾親眼看見,只在五里之外,傳來消息。慌忙帶轉馬,復入下邳城去寬慰二位嫂嫂,誰想張遼即來說我降曹。彼時不降于他,關某一人一騎,料無阻礙,只恐二位嫂嫂難脫虎口。以此假說降他,一邊打聽哥弟消息,又作道理。因此上去許昌。蒙曹公待我甚厚,上馬提金,下馬提銀,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黃金百鎰,美女十人,封為壽亭侯之職。后不知大哥在袁紹駕下,借得顏良文丑,前來報仇。卻被張遼用激將之計,賺我出軍,誤殺了此二將。彼時陣上才知大哥消息,就要辭曹歸漢。誰知曹操意欲拘留,不容面別。故此掛印封金,留書作別,過關斬將而來,來到古城下,呀,遇著猛弟張飛。(張) 小弟在此請罪。(生) 二弟看我薄面,叫三弟起來罷! (羽唱)
【梅花酒】大哥,張飛自疑猜,全不想月明千里故人來。只教我單身獨自把曹兵敗。堪笑三弟心量窄,險些把桃園結義聲名壞。三弟,你道我受曹的恩惠,這都是真的。比如你受了他的,還肯想大哥和我,辭曹來尋否? 想一想你二哥是什么樣人?俺本是英雄猛烈棟梁材,怎肯貪淫戀酒色。
我前日在黃河渡,殺了蔡陽的外甥秦琪,誰想蔡陽起兵趕來報仇。你把城門緊閉,不容我進來,要我斬了蔡陽首級,方許相見。教你助我些人馬,你說半個也沒有,只在城上助我三通鼓,十面小旗。大哥,還是鼓殺得人? 還是旗殺得人?三弟,莫說你我結義兄弟,就是一面之交,見蔡陽兵來,也有惻隱之心,開門與我進來。幸喜昨日蔡陽被吾所害,若是失手于他人,三弟,你今日還去跪那一個?
【水仙子】 誰似你狠心腸,沒見識,將咱怪,緊閉城門不放開,怎提防蔡陽兵趕來? 若不是俺關云長有氣概,施英勇,展奇才,滑喇喇把蔡陽頭斬在塵埃,怎能夠弟兄相會,他夫婦團圓,喜笑顏開。
大哥,我想當初桃園結義,日子不利,時落空亡,以致兄弟如此。(唱)
【得勝令】 想是桃園結義罹兵災, 東西南北兩分開。 提將起揾不住英雄淚,舒不開愁悶懷。哀哉嗟嘆殺愁無奈,傷也么懷,傷也么懷,也是俺兄和弟時運乖。
(生) 二弟,三弟自知其罪,你與他相認才是。(羽) 大哥尊坐,待我請他起來。我想三弟平日上不跪天,下不跪地,今日跪在階前,任我講說,他低頭半聲不應。三弟請起。(同下跪科)莫怪君無理,緣因我命招。(唱)
【攪箏琶】 這場鏖戰乃是天差,三兄弟你請起來。(張) 二哥你不怪我了,請笑一笑才是。(羽笑科) 這足見桃園生死交,方顯得漢云長大節精忠在。想大哥淚滴江淮,思翼德恨低眉黛。因此上不避關山獨自前來。賢弟,正是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受盡了千般苦,苦盡甘來。(張唱)
【滾煞】 古城聚義把筵排,準備著破曹瞞,大會垓,平空踹破中原地,把長安城攻戰開,將曹操一家兒掃作塵埃。
(眾) 今喜兄弟相會,夫婦團圓,就此古城之中,招軍買馬,積草屯糧,相時而動,以報前仇。這是兩片菱花重會合,一輪明月再團圓。
兄弟喜相逢,渾如一夢中。
古城重聚義,方顯是英雄。
(并下)
下邳 (pi): 古時地名,在今江蘇睢寧北。百鎰: 指黃金的重量。一鎰,二十四兩。空亡: 又稱作“空罔”,言時辰不吉利。大會垓: 大規模會戰。
三國時代,戰爭蜂起,社會混亂,一批具有雄才大略安邦治國的英雄應運而生,如諸葛亮、曹操、劉備、張飛. 關云長等,他們的事跡受人敬慕,廣為流傳。不僅為史書所載,也成為文藝作品和舞臺上的典型形象。說書藝人、民間講唱大都取材“話說三分”。元代戲劇家們據三國故事編了不少雜劇,其中 《關云長千里獨行》。寫的就是關羽“掛金封印,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古城記》即取材于《千里獨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藝術的加工創造,情節離奇曲折,人物形象豐滿,性格生動細膩,語言明曉流暢。
《團圓》是 《古城記》最后一場,是全劇的壓軸戲,它基本概括了全劇的情節線索和人物性格。全場圍繞著訴苦、釋疑、斥責、請罪等事件展開情節,關羽滿懷憤懣,慷慨激昂地陳訴了離散后坎坷曲折的經歷、難以言喻的復雜心理和詐曹保皇嫂的義舉,表現了他“英雄猛烈棟梁材,怎肯貪戀酒色”的勇毅剛強的性格,以及“恐把桃園結義名聲壞”的精忠俠義情懷。關羽豐滿的形象,鮮明的性格,激昂的情感,豪爽的氣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關羽是本劇也是本場戲的中心人物。盡管他的性格具有復雜性、多面性,但《古城記》仍突出了他精忠俠義的基本性格特征,并以此作為他思想、言行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他大義凜然、勇武剛強、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等品質的心理動因。他也始終以“忠義”的化身活躍在舞臺,不朽于民間。
守護皇嫂,義不容辭。在劉備、張飛夜襲曹營時,關羽奉命守護皇嫂,保衛家眷,對此,他信誓旦旦,忠于職守,誓與皇嫂共存亡。但夜襲失敗,劉、張流散,自己身陷重圍,皇嫂也難脫虎口,此時,與曹決一死戰,一人一騎白白送死不說,皇嫂也在劫難逃,更況曹操奸詐,“賺吾出城,以絕歸路。”重任在身,進退維谷,但有桃園結義,有皇兄之命,不可等閑處之,更況兄弟失散生死不明,皇嫂又“悶倒在地”,在此關鍵時刻,即使赴湯蹈火也再所不惜了。只要桃園結義在,去留肝膽兩昆侖!
去曹歸漢,義無反顧。在關羽左右為難,手足無措時,曹軍將領張遼勸降,他為保護皇嫂思前想后,無計之計便是“假說降他”“再作道理”。此舉強烈地表現出“忠義”對他巨大的驅使力、支配力。一位勇武豪強的猛將,橫舟蒼海,立馬昆侖,九死而不求一生,又何辭馬革裹尸,但在承諾了皇兄之命后,竟如此地重“義”如命,視“義”如山,卑視名譽地位,一反勇武剛強的個性,不惜委屈求全,對曹稱臣。曹操欲收買他,“上馬提金,下馬提銀,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黃金百鎰,美女十人,封為壽亭侯之職”。其求賢若渴,真摯純厚之情感人肺腑,擲地有聲,卻到底留不住他,終于還是“掛金封印,留書作別,過關斬將而歸”。這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能如此毅然決然、義無反顧地去曹歸漢,不是對曹禮賢下士不敬佩,不動心,“自下許昌將近一載,蒙操待吾甚厚,莫說大哥三弟疑吾降曹,就是外人,哪個不道吾真心降了曹操”。但這“動心”與“敬佩”與他奉為神靈的“桃園結義,歃血為盟”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忠義”使“鐵甲征夫,何愁千里”! 勇武猛將受辱求全,鐵血壯士歸心似箭!“忠義”使他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忠心耿耿,一心為劉備奔走效勞! 壯哉! 忠義。
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在黃河古渡,關羽殺了秦琪,蔡陽又領兵交戰,追兵緊逼,勢單力薄,張飛又緊閉城門,見死不救。前無出路,后有追兵,人疲馬乏,器鈍卒少,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對此險境,關羽義憤填膺怒火中燒,“有氣概,施英勇,展奇才,滑喇喇地蔡陽首級斬塵埃”。他如此勇武,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義凜然。在九死一生的險境中扭轉危局,化險為夷。究其原因,還是忠義驅使。倘不生還訴委屈,縱然作鬼難冥目。
怒斥張飛,義正詞嚴。張飛跪拜請罪,譏誚謾罵不還口,反詰責難不吭聲,主動跪拜請罪,還是源于對關羽“精忠俠義”的欽佩和折服。大堂前關羽怒斥張飛不仁不義,罵他一是情薄如紙,二是見死不救,三是無惻隱之心,四是心胸狹窄。“怎知俺漢云長”“有氣概”,“一片丹心不改”。這“氣概”“丹心”不正是他視若性命的忠義嗎! 正因為自己身體力行持忠保義卻被污成奸,他才氣沖斗牛,睚眥俱裂,訴衷情酣暢淋漓,斥張飛言辭激烈。再看劉關相見,驚喜望外,同跪長哭,“見哥哥就跪在階,參兄長恭身拜。”嘆“徐州失散兩分開。”喜“古城你我依然在”,“揾不住英雄淚,舒不開愁悶懷。”愁殺無奈! 驚喜、跪拜,敘離別,說委曲,完全是義的追求,義的張揚!
義是被人們公認的合乎公理與正義的思想或行為。關羽信奉的“義”是指由桃園結拜而凝聚成的生死相伴的兄弟深情。當然也滲入了統一祖國、平息戰亂的內容。劇作者極力宣傳他的“忠義”,說他“天日心為鏡,春秋意薄云”,將他的義神化到無以附加的地步。其實他的“忠義”帶有濃郁的個人感情色彩,盲目愚忠,兄弟義氣,江湖俠義。有時甚至以個人恩怨、好惡為標準。如他雖忠于劉備、去曹歸漢,卻又違抗軍令,在華容道網開一面,“義釋”曹操,以報答羈留曹營時曹操百般優待的知遇之恩,此舉無益于統一祖國的大業,更有害于聯吳抗曹的策略,疏淡了手足之情。
在關羽的性格中還有許多缺限: 居功自傲,妄自尊大,心胸狹窄,喜歡別人吹捧。張飛是個“上不跪天,下不跪地”的勇猛將軍,尚能知錯即改,從善如流,跪拜請罪。對此,關羽并非“知禮之人,寬洪大度,不念舊惡”,而是傲氣十足,得理不讓人,諷刺挖苦,怒斥漫罵。還自詡:“俺真是英雄猛烈棟梁材”,“有氣概,施英勇,展奇才。”“丹心不改。”這些缺限不僅無損于他的英雄形象,而且使其性格更顯得復雜多樣,血肉豐滿,更富有生活氣息,更有魅力。
情節緊湊,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勢同剝筍,在情節發展和故事演進中逐步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全場篇幅不長,情節不蔓,人物不多,卻匠心獨具,多角度多層次地描寫人物。首先通過皇嫂之口介紹關羽:“一路而來,多多虧了二叔,若非他義勇忠心,夫妻焉有今日。……。”這段話既介紹了關羽的義勇忠心和守護皇嫂的大功大德,又揭開了關、張的矛盾,引進了人物,推動了情節。其次是張飛上場說“當初只道無情漢,今日方知義勇忠”。又接受皇嫂指責,承認錯誤。這既突出了關羽“忠義”的思想,又推出了張飛請罪,關羽居功的情節。張飛跪拜請罪從對面肯定了關羽被誤解的屈辱,被拒城外的激憤,得理不讓人的驕橫,為后文的慷慨陳辭奠定了基礎。第三是劉備口頭介紹:“他乃知禮之人,寬洪大度,不念舊惡。”通過這三個不同角度的介紹,關羽人未出場,其思想、性格、經歷、為人、功勞卻已露出端倪。然后才是關羽登臺大段唱白。一開始自詡功名:“桃園結義誓難忘,千里單刀出許昌; 尋歸真主完名節,不愧烈日與秋霜。”接著傳命卸甲、收編降卒、反對迎接。之后以失伴孤鴻,催歸杜鵑自比,感身世飄零,流落在碧天云外,恨古城閉,投歸無處,嘆寄身曹營,倍受猜疑。一肚苦水,滿腔激憤,無人理解無處訴說,惟孤鴻、杜鵑是知音。最后怒斥張飛兄弟情短,還自稱棟梁,屢通奇功,“淚灑江淮”“大節精忠在”。在本場戲中安排主人公的大段唱白,一方面讓他訴說苦衷,體現至誠精忠的精神風貌,另一方面也袒露他自傲不謙的性格弱點。全場多角度,多視點,逐層表現人物,戲劇終場,關羽完整豐滿的形象赫然紙上。
賓白通俗,富于表現力。開場劉備唱道:“結義桃園,徐州分散,古城中又得團圓。夫妻會合,兄弟重見。”純用口語,簡短幾句,就概括了本場的主要情節和中心事件。精煉又明曉易懂。關羽質問張飛這段賓白,內容具體翔實,感情真切動人,言詞通俗易懂,且反詰嚴密有力,氣勢咄咄逼人。把張飛問得啞口無言,瞠目結舌,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比擬貼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摯。作者善于把自然之物同人物思想、心境巧妙結合,形成觸景生情、情境交融的戲劇氛圍。如以孤鴻來比喻關羽與兄弟失散孤游他鄉的凄涼境遇,以催歸的杜鵑來抒發關羽的離情舊緒。真是杜鵑口血征人淚,孤鴻哀鳴人心碎! 好不凄慘!以馬譏誚張飛,諷刺挖苦,雖過于尖刻,卻順手拈來貼切自然,人情入理。在本場結尾時,作者欣然寫道:“恰似兩片菱花重會合,一輪明月再團園。”“兄弟喜相逢,渾如一夢中; 古城重聚義,方顯是英雄。”以花好月圓來比喻散后重聚,以渾夢警醒來形容猜疑消除,矛盾冰釋。兄弟和好如初,萬眾一心,攘兇興漢,宏圖大業的完成便指日可待了。這幾句收場之筆,包蘊了作者的殷切期望,傾瀉了作者的滿懷深情,言約意豐,令人沉思,耐人尋味,催人奮進。
上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楊潮觀·發倉(全一折)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無名氏·同窗記(山伯千里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