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王錂《彩樓記·木蘭邏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中呂過曲·撲燈蛾】 山僧恁所為,欺壓寒儒輩。(白)禿廝,我與令師有交結之情。(滾白) 如不肯周濟,我便回去。(重) 緣何推倒我云堂里。(唱) 全無惻隱心,不發慈悲之意也。(白) 有了,不免題詩一首在粉壁墻上。十度邏齋九度空,惱恨阇黎飯后鐘。(滾白) 非我留詩在此間,也只是表我今朝苦,怎奈這筆凍毫干。(唱)下難成句,我如今即即便回。(白) 伽藍菩薩,我蒙正做了何罪,害了誰來,無故絕我衣食。(滾白)你既已為神,當察人間善惡。既受香煙,不察善惡,何以為神。(重) 緣何不與我口奏天知,苦困英雄輩。異日里若得施為,試問伽藍,(重)你在那里。(白) 啐啐啐,我蒙正亦發窮顛倒了。這是我自己時運不至,怎么反埋怨起僧人來。(滾白) 這是我命合當然,又何須埋怨神祗。(唱)有朝身乘駟馬車,那時節,方才回轉山門寺里。(重) (白) 如今街頭上走走,無人周濟,只得空回。(唱)
【商調過曲·芙蓉花】顧不得臉上羞又羞,管不得心中煩又煩。自嘆孤貧,求人難上難。回首望家園,只見雪花繚亂。一身衣又單,怎禁得刮體風寒。
《彩樓記》 改編自南戲《破窯記》,講述的是北宋呂蒙正發跡前后的傳奇故事。呂蒙正飽讀詩書,胸懷大志,因家境貧寒,只得暫時棲身破窯之中。平章劉懋之女劉千金奉父命登彩樓招親,拋彩球選中蒙正,執意跟隨。劉懋一怒之下,將二人逐出家門。劉千金與呂蒙正在旅店成親后,同回破窯居住。冬日風雪大作,窯中寒冷,銀米全無。蒙正冒雪到木蘭寺邏齋,反遭寺僧奚落。劉夫人愛女心切,暗中遣人送來銀米。蒙正不知底里,見到窯外足跡,懷疑妻子有不當行為,引起夫妻間的糾紛。經劉千金說明實情,誤會方解。呂蒙正春闈應試,金榜題名,衣錦榮歸,偕劉千金重游破窯和木蘭寺,并與劉懋重歸于好。這里所選的兩支曲重點表現呂蒙正到僧寺邏齋撲空后羞憤交集的內心感受,以痛切的言辭譏刺了炎涼的世態。
【撲燈蛾】 一曲集中抒發了呂蒙正憤世嫉俗的無盡感慨。呂蒙正未能求得寺中齋飯,反遭勢利的僧徒嘲笑,心中頓然充滿牢騷不平之氣。他憤憤地指責和尚不該這樣欺壓貧苦讀書人,說寺內若不肯周濟窮人,自己回去就是了,為什么還要把人推倒在齋堂里橫加羞辱呢。這就連最起碼的惻隱之心也丟掉了,哪還談得上佛家的慈悲。氣惱之中,呂蒙正在墻上題詩發泄胸中憤懣,不料方寫到一半,筆毫已凍干了,詩思打斷,難以續完,只好 “即即” (即急急) 離寺回家。走過山門時,見到塑在門旁的伽藍神像,又忍不住停下來呼冤訴苦。他責怪伽藍身為神祗卻不能明察人間善惡,不向上天奏報下界英才的困苦境遇,說自己以后若得意了,只怕伽藍無面目相見。言念及此,忽又覺得一切都是自己時運未到,怪不得天地神圣和世間俗人,暗中發誓必要等有朝一日飛黃騰達了,才能再次進這寺門。這一曲描寫人物心理細膩曲折,富于層次,由痛斥寺僧到憤而題詩,又由題詩不成到步出寺門,復由寺門呵神到自傷時運,更由期盼逢時到立誓自警,情感的抒發一波三折,抑揚有致,顯得復雜縈紆,耐人回味。此外,這一曲在曲牌中加入非韻文體的滾白辭句,打破了原來的曲式結構,使得曲的容量大大增加,將有關內容表現得更為充分。
接下來的 【芙蓉花】 一曲描寫的是呂蒙正饑寒交迫、空手而回的凄慘情狀。呂蒙正貧難自立,羞愧無限,內心痛苦到極點,不得已強忍悲傷,一身單衣在刺骨寒風中瑟瑟顫抖著踏雪而歸。“回首望家園,只見雪花繚亂。一身衣又單,怎禁得刮體風寒” 幾句以漫天大雪映襯貧寒士子的憂傷心緒,言外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之意。
《彩樓記》 改編自前人作品 《破窯記》,明呂天成《曲品》 曾指出,作者王錂“校曲巧多,久沉酣于音藏”,又以為《彩樓記》“作手平平,……然亦古質可取”。綜合來看,熟悉填詞作曲一道的王錂主要是對原作進行了聲律上的調整,而在曲辭方面并未作大的更動。因而這幾曲不假雕飾,明白如話,毫無一般文人劇作搬弄故實、堆砌辭藻的弊病。滾白的運用使得曲作氣勢更加酣暢,節奏更加鮮明,情緒更加飽滿,敘事更加富于感染力,不單適于場上演出,即案頭讀來亦覺生氣勃勃。
上一篇:《張協狀元》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感天動地竇娥冤》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