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諸宮調·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拷紅》原文與翻譯、賞析
自是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幾半年矣。夫人見鶯容麗倍常,精神增媚,甚起疑心。夫人自思,必是張生私成暗約。
【雙調·倬倬戚】 相國夫人自窨約: “是則是這冤家沒軃剝,陡恁地精神偏出跳,轉添嬌,渾不似舊時了。舊日做下的衣服一件小,眼慢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誰廝般著,我團著這妮子,做破大手腳。”
鶯以情系心,戀戀不已。夫人察之,是夕私往。
【大石調·紅羅襖】君瑞與鶯鶯,來往半年過,夜夜偷期不相度。沒些兒斟量,沒些兒懼憚,做得過火。鶯鶯色事迷心,是夜又離香閣。方信樂極悲來,怎知覺,惹場天來大禍。那積世的老婆婆,其時暗猜破,高點著銀缸堂上坐。問侍婢以來,兢兢戰戰一地里篤么。問鶯鶯更夜如何背游私地。有誰存活?諸侍婢莫敢形言,約多時,有口渾如鎖。
【尾】相國夫人高聲喝:“賤人每怎敢瞞我!喚取紅娘來問則個。”
一奴女奔告,鶯鶯急歸。見夫人坐堂上,鶯鶯戰栗。夫人問紅娘曰:“汝與鶯更夜何適?” 紅娘拜曰: “不敢隱匿,張生卒病,與鶯往視疾。” 夫人曰: “何不告我?” 答曰: “夫人已睡,倉卒不敢覺夫人寢。”夫人怒曰:“猶敢妄對,必不舍汝!”
【中呂調·牧羊關】 夫人堂上高聲問: “為何私啟閨門?你試尋思,早晚時分,迤逗得鶯鶯去,推探張生病。恁般閑言語,教人怎地信?
思量也是天教敗,算來必有私情。甚不肯承當,抵死諱定?只管廝瞞昧,只管廝咭啈。好教我禁不過,這不良的下賤人。
【尾】思量又不當口兒穩,如還抵死的著言支對,教你手托著東墻我直打到肯。
紅娘徐而言曰:“夫人息怒,乞申一言。”
【仙呂調·六么令】夫人息怒,聽妾話蹤由。不須堂上,高聲揮喝罵無休。君瑞又多才多藝,咱姐姐又風流。彼此無夫無婦,這時分相見,夫人何必苦追求? 一對兒佳人才子,年紀又敵頭。經今半載,雙雙每夜書幃里宿。已恁地出乖弄丑,潑水再難收。夫人休出口,怕旁人知道,到頭贏得自家羞。
【尾】 “一雙兒心意兩相投,夫人白甚閑疙皺?休疙皺。常言道 ‘女大不中留’。”
“當日亂軍屯寺,夫人、小娘子皆欲就死。張生與先相無舊,非慕鶯之顏色,欲謀親禮,豈肯區區陳退軍之策,使夫人、小娘子得有今日?事定之后,夫人以兄妹之繼,非生本心。以此成疾,幾至不起。鶯不守義而忘恩,每侍湯藥,愿兄安慰。夫人聰明者,更夜約女,潛見鰥男,何必研問,自非禮也。夫人罪妾,夫人安得無咎?失治家之道,外不能報生之恩,內不能蔽鶯之丑,取笑于親戚,取謗于他人。愿夫人裁之。”夫人曰: “奈何?”紅娘曰: “生本名家,聲動天下。論才則屢被巍科,論策則立摧兇丑,論智則坐邀大將,論恩則活我全家。君子之道,盡于是矣。若因小過,俾結良姻,通男女之真情,蔽閨門之余丑,治家報德,兩盡美矣。”
【般涉調·麻婆子】 “君瑞又好門地,姐姐又好祖宗; 君瑞是尚書的子,姐姐是相國的女。姐姐為人是稔色,張生做事忒通疏。姐姐有三從德,張生讀萬卷書。姐姐稍親文墨,張生博通今古。姐姐不枉做媳婦,張生不枉做丈夫。姐姐溫柔勝文君,張生才調過相如。姐姐是傾城色,張生是冠世儒。”
【尾】 “著君瑞的才,著姐姐的福; 咱姐姐消得個夫人做,張君瑞異日須乘駟馬車。”
夫人曰: “賢哉! 紅娘之論。然如此,未知鶯之心下何似。恐女子之性,因循失德,實無本心。”令紅娘召之。“我欲親問所以。” 鶯鶯人羞惋而出,不敢正立。
《西廂記諸宮調》 又稱 《弦索西廂》、《西廂搊彈詞》,或稱《董西廂》。此作版本甚多,有明黃嘉惠刻本、屠龍刻本、湯顯祖評本、張羽序刻本、閔齊閔 《西廂六幻》 本、暖紅室刊本等。
諸宮調是宋、金時盛行的說唱形式,以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聯套,這一套曲必須同押一韻; 再將不同宮調的套曲組合在一起,中間雜以說白,加以敘述,夾敘夾白地講一個故事。在當時,這種說唱形式為人們喜聞樂見,并對戲曲的發展和散曲套曲的形成,產生過重大影響。但流傳至今的作品卻很少,只有 《西廂記諸宮調》、《劉知遠諸宮調》、《天寶遺事諸宮調》 三種,而保存完整的,只有 《西廂記諸宮調》 一種。
自唐代元稹的 《鶯鶯傳》 (《會真記》) 和李紳的 《鶯鶯歌》 產生以來,崔鶯鶯故事廣為流傳。北宋秦觀、毛滂所作《調笑令》歌唱此故事,受篇幅限制,未能得詳。趙令畤《商調·蝶戀花》 鼓子詞述崔張故事,并委婉地批評了張生 “始亂終棄” 的負情行為,這是崔張故事的主題思想轉變的標記。但故事真正從 “始亂終棄” 向 “愿天下有情的終成眷屬” 轉變,卻從《西廂記諸宮調》 開始,它使矛盾從崔張愛情的專一與負情,轉化為青年男女爭取婚戀自由與封建禮教的矛盾,這一轉化確實很有意義。從藝術方面看,《董西廂》 豐富了崔張二人的性格,并重新塑造了原來不重要的婢女形象——紅娘。這一具有正義感的婢女形象,具有典型意義,不但豐富了崔張愛情故事,使其更曲折動人,并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以后的小說、戲曲中同類人物的創造,產生很大影響。《董西廂》 對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 的創作有重大影響,王《西廂》 的基本情節、人物的基本性格,乃至劇曲中的曲辭,對 《董西廂》 多有借鑒。
《西廂記諸宮調》 結構宏偉,除說詞外,共有14種宮調的套曲193套,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心理描寫細致,一唱三嘆,動人心弦。
“拷紅” 這一片斷,是崔張故事發展的又一轉折。這是他們曲折的情感波瀾,復雜的心理狀態得以和諧統一,愛情結出果實后,直接面對封建禮教的代表人物老夫人。這一矛盾如何解決,對故事結局、作品主題思想,都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老夫人發現鶯鶯 “容麗倍常,精神增媚”,起了疑心。而君瑞與鶯鶯卻陶醉在愛情之中: “夜夜偷期不相度,沒些兒斟量,沒些兒懼憚”,老夫人很容易地抓住了把柄。一夜,鶯鶯去張生處幽會,夫人是夕私往,“高點著銀缸堂上坐” 審問侍婢。雖然如此,但相國夫人處事不比平常百姓,要內斂得多,她不與女兒直接面對,而是審問侍女。因此,紅娘的機智,成為整個事件的關鍵環節。紅娘先是支吾搪塞,只說是與小姐去探望張生的病,后來見事情瞞不過去,便坦然承認小姐與張生 “經今半載,雙雙每夜書幃里宿”。但是紅娘不是簡單的承認,而是以攻為守,說出一番大道理。紅娘正直、勇敢、明達的性格,在這關鍵時刻得到充分表現。她指出事情已經發生,“潑水再難收”,要“夫人休出口,怕旁人知道,到頭贏得自家羞”。繼而又大義凜然地指責老夫人背恩忘義,“失治家之道”。如果“外不能報生之恩,內不能蔽鶯之丑”,將會“取笑于親戚,取謗于他人”。接下去,又說: “君瑞又好門第,姐姐又好祖宗”; “姐姐有三從德,張生讀萬卷書”; “姐姐稍親文墨,張生博通古今”; “姐姐溫柔勝文君,張生才調過相如; 姐姐是傾城色,張生是冠世儒”。她充分說明鶯鶯與君瑞郎才女貌,是天生成的一對兒,來打動老夫人。可以看到,紅娘雖是地位低賤的婢女,卻是個胸存大義,口有辯才的女中英豪。她一篇陳詞,分為三層意思,思路清晰,邏輯性強,陳述利害得失,句句說中要害,連老夫人都不得不贊嘆: “賢哉! 紅娘之論。” 從大怒轉而息怒,最后終于接受既成事實,一場原本可能變成大禍的風暴,悄悄平息。
王實甫 《西廂記》 第四本第二折也是 “拷紅” 內容,基本上繼承了 《董西廂》的情節內容,紅娘的陳詞也分為: 剖明利害; 指責老夫人過錯; 分析崔、張二人才貌相當、門第相配三個層次。在夫人的過錯一項中,又增加了 “既然不肯成其事……卻不當留請張生于書院,使怨女曠夫,各相早晚窺視” 一條,更使老夫人啞口無言。這是王 《西廂》 更縝密之處。同時,王 《西廂》 對紅娘的性格刻畫、心理描寫也比董 《西廂》 更為細膩。就文字而言,王 《西廂》 凝練,也更精致,而 《董西廂》 的語言,因是說唱文學,不能借助舞臺的形象表演,自然要使語言明白曉暢,使聽眾一聽就明白,少費琢磨。因此,其語言更為口語化。如 “出跳”、“咭啈”、“潑水難收”、“疙皺” 等,都是當時俗語,這就比王《西廂》更加本色。
上一篇:《蜃中樓·抗姻》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警黃鐘·閨俠》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