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蘇軾·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①。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②,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③。
【鑒賞】 這是一首感嘆春光易逝,佳人難見的小詞。雖為一己之情懷,卻頗具人生之哲理,在傷感之中又有勘破人生的曠達豪情。全篇寓情于景,清婉雅麗,深篤超邁,不纏綿悱惻卻感人至深,極能體現東坡寫情的特點。
上闋寫景,抒傷春之感。詞人既善于把握暮春的特有風光,又善于借景抒情,在客觀地描摹景色時融入了自己的深沉感受。起句 “花褪殘紅青杏小” 通過寫景點出時令。“殘紅” 再著一 “褪” 字,花少且已褪色的暮春之景不禁給人幾分傷春之意。杏已結子,但 “青” 又 “小”,說明夏天剛到。“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兩句通過寫景交待地點。此二句承前將視線從枝頭移開,轉向廣闊的空間,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空中輕燕斜飛,在村頭盤旋飛舞,給畫面帶來了盎然興味,增添了動態美。舍外綠水環抱,于幽靜之中含富貴氣象。一個“繞” 字,生動地描繪出具體的形象,讓人油然而生優美遐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最為后人稱道的兩句,先一抑,后一揚,在跌宕起伏之中,表現出詞人深摯的情感和曠達的襟懷。柳絮紛飛表明春已逝,更何況“吹又少” 呢?這種寫法與 “花褪殘紅” 相似卻又不露痕跡,故不覺重復,倒有纏綿悱惻之感。“何處無芳草” 即到處皆芳草之意。伴隨芳草茂的必然是百花殘,這對立又統一的自然規律給人的藝術感染卻是疏朗中有感傷,深婉動人。
下闋寫人,狀情不為人解之惱。由于 “綠水人家” 環以高墻,“墻外行人” 只能看到露出的秋千。“行人” 聽到佳人蕩秋千的歡聲笑語,卻看不到佳人的容貌姿態,令人不禁浮想聯翩,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這種一藏一露的藝術描寫,絕妙地創造出一個瑰麗的詩的境界,情景生動而不流于艷,情感真率而不落于輕,在詞史上實屬難得。黃蓼園說:“‘柳綿’ 自是佳句,而次闋尤為奇情四溢也。” 詩詞特別是文字無多的小詞,最忌詞語重復,而此詞“墻里”、“墻外” 的往復循環卻妙趣橫生。詞人將男女之間常有的 “單相思” 作了高度精當的集中,把“墻外行人” 與 “墻里佳人” 的 “多情” 與 “無情” 作了絕妙的對比:佳人歡笑,行人多情,結果是佳人灑下笑聲一片,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煩惱徒生。最終得出了“多情卻被無情惱”這一極富人生哲理的感悟。
初讀此詞,或許會有下闋單相思的喜劇同上闋深沉的傷春情調不甚協調之感。其實,上闋的 “春逝難留” 與下闋的 “佳人難見” 都是在感慨 “好花不常開,美景不常在”,繁華易逝而已,可謂詞意流走,一脈相承。況上闋中 “綠水人家” 已暗為下闋寫“墻里佳人” 埋下伏筆。由此可見,詞人構思之精心,安排之巧妙。
上一篇:《歐陽修·蝶戀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西江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