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維喬
翠羽明珰夢未真,寒皋空有水粼粼。
馬頭一片將殘月,曾照黃初作賦人。
洛水,又叫洛川、洛河,源出陜西,流經河南入黃河。據傳說,宓(音fú伏)羲氏之女宓妃溺死于河中,遂為洛神。曹植曾作《洛神賦》描寫自己與洛神相遇、相慕、相戀、痛別之事。其文辭華美,想象豐富,描寫細膩動人,打動了后世無數讀者。錢維喬途經洛水,自然想到這些往事,有感而作此詩。
起句追憶曹植遇洛神之往事。“翠羽明珰”皆為婦女飾品,在此代指浴神。曹植《洛神賦》有云:“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夢未真”是說洛神之事似真似幻。從屈原《天問》、《離騷》到司馬相如《上林賦》、張衡《思玄賦》直至曹植的《洛神賦》都將這位洛水女神描寫得若即若離,時隱時現,可望不可及。更兼歲月滄桑,往事如煙,故詩人如是說。次句回寫眼前現實。“皋”是水邊高地。正是曹植邂逅女神之處。《洛神賦》云:“爾乃稅駕乎蘅皋……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則殊觀。睹一麗人,于巖之畔。”可如今,詩人至此,已是神去皋空,只見清澈的洛水依舊閃著粼粼波光,引人遐思。“寒”“空”二字寫出了作者悵然若失之意,境界凄涼。第三句照應題目,仍寫現實。五更時分,天尚未明,月將殘而未殘,詩人策馬揚鞭,即將渡過洛水。此句給人的印象是萬籟俱寂,大地一片朦朧。從而也照應了“夢未真”三字。最后一句由馬前月光想到,這片殘月一定也照過當年幸會女神并寫下《洛神賦》的曹植吧。暗用李白“今月曾經照古人”(《把酒問月》)詩意。又據《洛神賦·序》云:“黃初(魏文帝曹丕年號)三年(223),余朝京師,還濟洛川,故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遂作斯賦。”這里詩人巧妙地融合曹植《洛神賦》中意境表達自己當時情懷,將現實與過去接通,蘊藉委婉,讓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五更殘月作背景,境界凄迷,敘事抒情,朦朧深邃,安排結構時,虛實相間。又融會前人詩情賦意,韻味悠然。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懷古抒情佳作。
上一篇:趙執信《御溝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