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金湖
位于東至縣和貴池市交界處的濱江地區,踞安慶市15公里。湖區面積132.8平方公里。這里水產品豐富,有魚類66種,軟體動物18種,水、濕生植物62種,正常年景鮮魚產量350萬斤,最高年份可達700萬斤。湖里出產的青蝦,年產量僅次于菲律賓,遠銷歐美和日本。升金湖氣候溫和,水體無污染,周圍自然植被繁茂,生態環境極佳,是珍稀候鳥越冬棲息的理想處所。據最近10年鳥類科學家的觀察,每年來此越冬的白頭鶴和東方白鸛分別占全國野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全國現存11種鶴、鸛,在此越冬的有6種。這里秋冬季節有鳥類103種,越冬棲息水禽7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白頭鶴、白鶴、白鸛、黑鸛、黃咀白鷺、大鴇、金雕、白肩雕;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白枕鶴、灰鶴、白琵鷺、小天鵝、白額雁、白尾鷂、紅隼、黑鳶等。1986年,升金湖被列為國家重點水禽自然保護區,1988年又被編入《亞洲重要濕地名錄》,受到國際有關機構的關注。近年來,每到秋冬季節,聯合國、歐美地區和國家的研究人員、專家學者前來實地觀察珍禽的團組不絕,新興的專項旅游項目——候鳥考察游正在升金湖地區興起。
〔古詩文賞析〕 東 溪 寺 宋·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丑無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如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乘馬疲。
東溪寺,始建于唐大歷年間,濱臨升金湖。這首詩是景佑五年,作者在解任建德縣令時所作。
陽春三月的一天,風和日麗,詩人處理積累案頭的公文,想到即將離任,欲渡湖和東溪寺的高僧話別。由建德縣到東溪寺,在新溪渡乘船最便捷,乘船約需二小時。詩人在渡口等待官船到來之時,放眼湖光山色,吟出了這首詩作。
詩的開頭兩句,暗示即將解任,閑暇充足。“行”、“坐”二字將閑暇之意烘托紙上。詩人此時,置身于碧波浩淼的湖光山色之中,一坐而淡然入境,天人合一,而忘記了早該發船了。
三、四和五六句,詩人選取了四個不同的角度寫春光中湖上的景色。首先是由低處往高處看。“野鳧眠岸有閑意”,那泊于湖岸的成群野鴨,在春日融融之中多么靜謐、多么悠閑;“老樹著花丑無枝”。堤岸上那行行古柳,低著的枝條,都已披綠,抽芽吐絮,在和風吹拂下,婆娑搖曳,十分喜人。緊接著又著筆由遠而近,那湖中遠處初生的蒲草,綠茸茸的,象剛剛修剪的草坪;近處淺灘湖底平平鋪墊的沙石,象經過篩過似的,無一絲雜質。點出了湖水的明凈。
詩的最后兩句,“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乘馬疲”。詩人道出對當地湖光山色,風土人情的眷念之情、留戀之情。雖然我很喜歡這里,但是畢竟即將要解任,暮色歸來之時,離別的思緒已在不盡言中。
詩人這首詩語言平淡,自然中蘊含著淵雅深遠。今天我們吟頌此詩,仿佛隨著詩人來升金湖畔作了一次踏青,飽覽了春日佳景。
(王傳慶)
〔現代散文〕 升金湖,雖沒有洞庭湖那“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宏偉壯觀的氣勢,也沒有巢湖那幽美的風光,更沒有杭州西湖那獨具的三潭印月,花港觀魚,柳浪聞鶯的迷人勝景。但是,升金湖樸實無華,雖少濃妝艷抹,倒也溫順柔和,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雪霽天晴,汽車從貴池出發,沿著寬闊的318國道行駛,很快便到了升金湖保護區的腹地——金寺山林場。登上金寺山頂,俯瞰茫茫的湖面,給人一種虛懷若谷,心曠神怡之感。只見湖的東南群山環抱,西傍丘陵崗地,北濱江灘洲圩,湖水清澈如鏡,沿邊煙樹迷朦。我漫步在湖濱,湖光山色,揉合一體。湖水被朝霞染紅的顏色,時時被粼粼細波蕩去。抬頭遠眺,湖東邊的山峰,還戴著厚厚的雪冠,銀裝素裹,遠近山峰,冰芒閃爍,恰似碎瓊亂玉,映射著眩目的光暈。霧靄裊裊,宛似輕紗白練。山峰倒映湖面,湖中出現了瓊閣玉殿。在萬頃碧波之間,成群靈巧的水禽輕掠水面,使湖面顯得更加絢麗生動。我登上湖邊的礁石,清冷的湖風不時撩起我厚厚的羽絨衣襟,款款飄動。恬靜嫵媚的升金湖,這時微波輕漾,亮光點點。遠處天光水色,渾然一體,群鳥齊翔。驀地,我看見一只水鳥凌空直下,射向湖面,象閃電般迅捷,我的心猛地緊張起來,擔心它一頭鉆進水里。突然它輕盈得象一片羽毛,拍著水面,一躍而起,嘴里銜著一條小魚,向遠處飛去,發出幾聲短暫的叫聲。風大了,湖面晃晃蕩蕩,象絮一樣倒映在水里的云朵攪碎了,浪花拍打著湖面,群鳥在浪尖上爭躍,使寧靜的升金湖平添一番情趣。
晚霞使湖面呈現出緋紅的色彩,象是湖中開放的千朵木棉花。夜晚,皓月千里,滿湖碎銀,疏星點點,晚歸的漁人,駕著小船,在水面上漫行,愈增加了一湖幽靜。
升金湖,美得令人陶醉,它有詩一般的韻味,畫一般的意境。春天,柳絲垂綠,蛙聲鼓噪,鳥語花香。夏季,菱荷飄香,蟬鳴陣陣。金秋,碩果累累,遍地金黃。寒冬,雪花飄飄,漁帆點點,說不盡的千般情,道不完的萬般意。這山、這水,這云,變幻無窮,豐富多彩,展示出迷人的魅力,以不同情調,呈現它們各自的美,使我流連忘返,陶然欲醉。我在陶醉中沉思,沉思中陶醉。
(杜根源)
〔民間文學〕 相傳,升金湖畔有座陰陽嶺,陰陽嶺東住著一位后生。孤身一人,打魚為生,人人都喊他“漁哥”。
一個深秋的夜晚,漁哥捕蟹回家,剛晾好絲網,準備回屋睡覺,忽然聽到有人喊:“漁哥哥,救救我!”漁哥一驚,這么晚了,哪來的女子之聲?左右一望,沒有人。他懷疑是自己聽錯了,可是剛一抬步,又聽到:“漁哥哥,救救我。”這次漁哥聽清了,拿著燈籠,仔細朝四面搜尋,原來是只小白鶴在門前的柳枝上朝他說話。“啊,”漁哥嚇了一跳,問:“你是鬼是妖?”
“我一不是鬼,二不是妖,我是七仙女的貼身丫環,名叫鶴姑,今天下凡來湖游玩,不幸被陰陽嶺上的陰陽先生張的絲網結扣住了,并給我壓上偈符,他準備明天約湖邊的幾位道友做客,那時我就成了他桌上的佳肴了。漁哥哥,行行好,請你救救我吧。”說完,只聽倏的一聲,白鶴不見了。
漁哥十分驚奇,心想不能見死不救。
漁哥思呀,想呀,終于想到一條妙計。第二天一大早,他逕直朝陰陽先生家走去,恰逢老先生也剛起床,漁哥撲通一聲跪下便磕頭,口中連聲說:“先生,先生,快幫幫忙。”
老先生板著面孔問:“何等急事,如此慌張?”“我昨天在江澄壩聽人家說,今年重陽節,我們陰陽嶺一帶只有白天沒有黑夜,您老是知道的,捉螃蟹的季節離了黑夜怎么行呢?因為您老是陰陽先生,我特來求求。”
老先生心想:真是呆子!天哪會變成沒有黑夜呢?我正要過湖接客,正好圖個方便。于是他一本正經地說:“天有不測風云。不過,只要你按我說的辦,保證平安無恙。我也在正為此事準備去找道友們商議商議,我們一起去吧,用你的船怎樣?”
漁哥一聽,老先生中計了,連忙起身說:“說得對,先生的話一定照辦。”
原來陰陽先生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貪小利,占小便宜。漁哥深知陰陽先生的秉性。老先生在船頭盤腿而坐,漁哥在船尾使勁搖櫓。不一刻,只聽船上“叭嗒”一聲,漁哥說聲不好,連忙向左急轉船身,老先生不知是計,趕忙起身,只見那船身又向右轉,“撲通”一聲,老先生掉進湖里。漁哥連忙跳到湖里將老先生抱上船,一個勁地賠不是,老先生半天不語,平時他就極愛面子,這模樣,怎能到朋友那里去呢!又過了一會兒,開口說道:“今天不去了,我們回去吧。”
漁哥說:“都怪我不好,我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先把先生的衣服烤干,再回去不遲”。說著把船搖到湖汊,把先生安頓在一個扳罾的窩棚,飛也似地跑了。
漁哥一口氣跑到陰陽先生家,打開柴房,在里面找到了那只白鶴。白鶴說:“漁哥,謝謝你!請把我翅膀上的羽毛拔一根下來,你到了最急難的時候,你用火點著,我會來救你的。”
“好。”漁哥真的拔下一根羽毛,用心的藏好。
第二年,麥收季節快到了。突然,老天連降大雨,淹掉了快要成熟的麥子,鄉親們顆粒無收,日子過得比黃連還苦。漁哥心里非常難過,忽然想起白鶴給他的一支羽毛。于是當晚面朝南方,磕了三個響頭,用火把羽毛點著了。不一會兒,天上果真飛來一只仙鶴,落在漁哥面前,說:“漁哥哥,約我來有何事?”漁哥把鄉民遭災情況訴說一遍,并說:“鶴仙姑,我不求榮華富貴,只求給鄉親們找條活路。”
白鶴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那就請鄉親們來水中求食吧。”說著,只見那白鶴引頸連續吸了三口湖水,又連續向湖里噴出三口乳液。隨后,化作一縷青煙消失了。
從此,湖里就生出了無數小似麥粒的銀魚,當時正值麥收季節,鄉親們稱它為麥魚。這麥魚不僅救活了當年深泥湖四周的鄉民,而且也成為長江沿岸一種名貴的水產品。盛產麥魚的深泥湖,因日產魚貨價值升金,從此易名為“升金湖”。鄉民們為紀念這位仙鶴姑娘,還專門在湖畔為她修了一座廟,取名“仙姑廟”。現在每年秋冬季節這里有成群的白鶴前來越冬,這大概也是一種對仙姑的紀念吧。
(王傳慶 整理)
上一篇:描寫《北麓園》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南山公園》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