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館蟪蛄聲,梧桐秋露晴。月臨朱戟靜(太守南亭),河近畫樓明。卷幔浮涼入,聞鐘永夜清。片云懸曙斗,數(shù)雁過秋城。羽扇揚(yáng)風(fēng)暇,瑤琴悵別情1。江山飛麗藻,謝朓讓前名。
字字清絕,誦之冷然,如飲木蘭之墜露。前四韻南亭秋夕。“羽扇”一聯(lián),是太守懷友,結(jié)美張?jiān)姡焕⑿翘兀越K奉和之意。前名一本作詩名,便不佳。
【校記】
1.悵,《全唐詩》一作“寄”。
【箋釋】
[張?zhí)豜 不詳。此詩當(dāng)作于至德年間。
[蟪蛄] 蟬的一種,夏末鳴聲不絕。《莊子·逍遙游》:“蟪蛄不知春秋。”《釋文》引司馬注:“蟪蛄,寒蟬也。”
[朱戟] 《中華古今注》謂戟以木為之,赤油韜之,故稱朱戟。《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凡戟……一品之門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護(hù)之門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護(hù)、上州之門十二,下都督、下都護(hù)、中州、下州之門各十。”宣州為上州,太守之門可立朱戟十二。
[謝朓] 《南齊書》卷四七《謝朓傳》:“出為宣城太守,以選復(fù)為中書郎……朓善草隸,長五言詩,沈約常云‘二百年來無此詩也。’……東昏失德……下獄死,時年三十六。”謝朓為宣城太守,詩名甚盛,人稱謝宣城。此處諛美張?zhí)刂姴蛔屩x宣城。
【輯評】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八:“月臨朱戟靜,河近畫樓明”,寫“秋夕”妍麗。“羽扇揚(yáng)風(fēng)暇,瑤琴悵別情”,見“懷友”意。
《古唐詩合解箋注》卷一二:“池館蟪蛄聲,梧桐秋露晴。月臨朱戟靜,河近畫樓明。”此解言南亭秋夕。臨池秋館,蟪蛄傳聲;露下梧桐,秋宵晴霽。既而月明列戟之處,夜深寂靜,樓頭河漢西斜,此正是懷人時候。《楚辭》注:“蟪蛄,夏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入曰蟪蛄不知春秋。”《隋書志》:三品以上,門皆列戟。又,張儉兄弟,號三戟張家。“卷幔浮涼入,聞鐘永夜清。片云懸曙斗,數(shù)雁過秋城。”中解便及南亭夜坐之人。言秋夜涼生,卷幔而涼氣即入;五更鐘動,夜漏正長,聞之可發(fā)清思,漸見東方曙色,片云懸于斗間,天既明,見數(shù)雁過城而去。南亭秋夕,如此凄涼。“羽扇揚(yáng)風(fēng)暇,瑤琴悵別情。江山飛麗藻,謝朓讓前名”。此解言張?zhí)啬贤延眩栽娨娛荆椭病L負(fù)]羽扇而揚(yáng)風(fēng),理瑤琴而悵別,因擷江山之秀,制為懷友之詩,麗藻飛來,讀之色喜。昔宣城內(nèi)史謝朓之詩名,今當(dāng)讓太守獨(dú)步矣。此為和。○前解南亭秋夕,中及亭內(nèi)人,為過脈,而后解即寫張?zhí)貞延眩銓龠b度之詞。
上一篇:《奉送劉相公江淮催轉(zhuǎn)運(yùn)》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王使君赴太原行營》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