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瑤瑟怨》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這首詩從標題到內容,都比較含蓄奇奧。作品的主題是什么? 作者在作品中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從作品的字面上不容易一眼識破。但只要仔細分析詩的內容和意境,這篇作品的主旨和作者通過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濃郁的傷感情緒,還是不難剖析的。
先說標題。瑤瑟,是用美玉裝飾的瑟。據說瑟的聲音“適、怨、清、和”,多用于演奏悲怨凄楚之聲。因此,在古代詩詞中,瑤瑟幾乎和哀怨、清寂、傷別結下了不解之緣。唐詩人賈至的《長門怨》就留下了“深情托瑤瑟,弦斷不成章”的句子,大詩人李白也留下了“松風清瑤瑟,溪月湛芳樽”(《聞丹丘子于城北……以寄之》)的千古名句。這首詩的標題,把一種善奏哀怨清寂之聲的樂器和一個“怨”字組聯起來,為這首詩的哀怨色彩,定下了濃重的基調。結合這首詩的內容可以看出,本詩的內容是反映一位貴婦人懷念遠人的詩篇。
詩的首句“冰簟銀床夢不成”中的“簟”,就是俗稱的涼席。在“簟”前加一個“冰”字,一下子就把主人公清冷獨臥,周身沒有一點熱氣的孤寂境況活畫出來。銀床,是飾銀的床。字面上說床的珍貴,實質是要點明床的主人的高貴身分。“夢不成”,是這句詩的核心,也是全詩的主旨。“夢”字,可以理解為“眠”字。因為眠不成,尋夢自然不成。詩的第一句是直接破題,點明女主人公在貴重的飾銀床上,由于獨臥清冷而長夜難眠,愁緒萬千,連在夢中和心上人相會的希望都不能實現,從中可以看出思婦的幽怨之深、思念之烈、心緒之躁。從而也就不難推斷出思婦和情人離別之久,感情之深,相會之難。
“碧天如水夜云輕”,寫思婦在愁思綿綿中所見。在涼意颯颯的秋夜里,忍受著寂寞、清冷、孤獨折磨的女主人公無法成眠,愁思萬千,她所見到的一切也都罩上了慘淡的哀怨色彩。“碧天如水”,準確描繪出秋夜晴空的特點:冷清、朦朧、渺茫。這種景色,正和思婦的心緒和諧統一。更何況在這樣的夜空中又飄過幾片輕云呢。云本無所謂輕重,但在萬籟俱寂的秋夜里,晴空飄過幾朵云彩,在意境上會更增加清冷、空闊的氣氛。
“雁聲遠過瀟湘去”,是寫思婦的所聞。在月夜里,盡管碧天如水一樣清靜,但要看到飛過的大雁是不容易的。聽見雁叫聲才會知道有雁飛過。在寂靜的深夜,雁叫聲打破萬籟俱寂的夜空,卻更增加了秋夜清冷孤寂的色彩。“雁聲遠過”寫出了雁聲在夜空中消失的全過程,也側面暗示了思婦凝神屏息傾聽雁聲遠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狀。更何況雁足傳書是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思婦聽見雁聲遠去,能不希望大雁幫助他們互訴衷情嗎?
“十二樓中月自明”,作者宕開思婦所感所見所聞,只寫明月中的十二樓,也是“別有用心”。據《史記·孝武本紀》集解引應劭曰“昆侖玄圃五城十二樓,此仙人之所常居也。”由此看出,“十二樓”和首句的“銀床”相呼應,再次點明女主人公的身分。獨居十二樓中的思婦,面對本無情感的明月,不是更容易勾起傷別的思緒、團聚的期望和獨居的幽怨嗎? 思婦的愁緒,正和月光一樣,趕不走,排不盡。看似離題的樓中月,卻給讀者留下了綿綿余韻。
這首閨怨詩寫得頗精巧。從標題到內容都是寫閨怨的,但篇中無一“怨”字,而全詩卻充滿了怨意,其中的奧妙就在于精確的景物描寫。全詩除“夢不成”三字寫人外,再無一字寫人,而人的離愁別緒躍然紙上,思婦的寂寥哀傷心情剖露無余,使讀者不能不佩服作者的高超寫景功底。
上一篇:《嚴仁·玉樓春春思》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牛希濟·生查子》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