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希濟·生查子》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
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 “記得綠
羅裙,處處憐芳草。”
這是一首寫情人惜別的詞。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夜里凝聚起來的霧氣漸漸消散,隱隱露出春山的倩影;廣漠的天幕也由深藍化為灰白,星星已經疏落稀少,月兒墜向西天。這是一個多么寧靜美好的春日黎明。春天本來就是萬物欣榮、春心蕩漾的季節,更何況是這樣溫馨醉人的良辰。這該是人們香夢成酣、情侶充分享受幸福的時刻。可是世間事,古難全。有一對人兒偏偏就在這樣的時候離別,怎不叫他們腸斷心摧、難分難舍? “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腮邊的淚水揩也揩不凈,映著破曉時分的殘月清輝,更是平添了幾分愁緒,幾分凄惻。
詞的上闋,作者是用景與情的反差來增加情感份量,強化詞的感染力度的。景物越是美好,便越讓人感受到離別的痛楚,可以收到比一般“以景托情、融情于景”的正襯手法更為強烈的藝術效果。但是這首詞的更為精彩之處還在下闋。
“語已多,情未了”,是的,即將離別的情人,萬語千言也是道不盡心中情愛的。話想是已經談了一夜,要表達的卻總也表達不完。心上人啟程在即,或是駿馬嘶鳴,或是蘭舟催發,不能再說下去了。女主人公只好強忍淚水,狠狠心準備轉身歸去。“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如同樂曲奏到尾聲,已是余音裊裊,忽然又爆出一段點題的華美樂章,讓人耳目一新。這最后兩句真是絕妙之極! 翠綠的羅裙,碧萋的芳草,多么惹人愛憐的形象,把女主人公平凡而又芬芳的氣質烘托出來! 而且短短兩句,有借代,有比喻,有象征,有聯想,蘊涵多么豐富! 前面不是說“語已多,情未了”嗎? 有了這兩句,女主人公那千種情、萬般意也都可以不必細表了。這首詞正由于這兩句的出現,而成為千古佳唱!
不過最后這兩句究竟是誰說的,人們還存在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是男方說的,意即:我會記住你的綠羅裙,并因此所到之處連芳草也加以愛憐。此說當亦可通。但仔細斟酌下來,覺得似以女方說的為佳。因為男女離別,在那個時代,主要的擔心是在女子一邊。男子固然也可以說幾句讓對方放心的話,但應該比較直露,不必繞彎子。以這兩句的深情婉曲、寓意綿長看,當更符合女子的口氣。能把女主人公那種既擔心又嬌羞且又不能不說的鄭重囑咐的情態表露出來。因而在理解上,兩句的意思也應該倒一倒:不是要對方因“記得綠羅裙”而去“處處憐芳草”,而是讓他由“憐芳草”,想到“綠羅裙”,再由“綠羅裙”想到穿裙的人。因為倘是本來就記得綠羅裙,則憐不憐芳草也就無所謂了。女主人公正是要他時時把芳草同自己聯系起來。芳草是遍及天涯、隨處可見的,只要他一看到芳草,就記起綠羅裙,也就能記起她這個著裙的人了。這樣理解,詞意就顯得更加貼切雋永,耐人尋味。
論詩(包括詞)有所謂“詩眼”之說,這首詞的“眼”就是“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兩句。它在詞的最后,卻起著震響全篇的作用。使得整首詞的格調漸趨昂揚,悲傷而不失望,銷魂而不消沉,讀后心頭的抑郁之感為之緩解。詞人勾勒的這幅情人惜別的畫面亦因之變得明麗起來。尤其是女主人公深情可愛的形象更是鮮活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連她的殷殷囑咐之語,也仿佛聲猶在耳,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上一篇:《溫庭筠·瑤瑟怨》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生查子》愛情詩詞賞析